[实用新型]一种公路安全防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53738.5 | 申请日: | 2011-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38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景平;秦培凯;张宗明;张先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景平 |
| 主分类号: | E01F15/02 | 分类号: | E01F15/02;F21V33/00;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谢省法 |
| 地址: | 2522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 安全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防护,具体地说是一种公路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性的公路无法做到像高速公路一样进行全封闭安全保护,必须要开放式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甚至乡村公路距离民居只有几米距离,危险性大大增加,特别是在转弯处极容易发生车祸,车辆由于惯性冲入民宅的事故时有发生,这种公路不能设置封闭护栏或者修上一堵隔离墙,因为限制了居民的出行,所以只能设置开放性的护栏,但目前的护栏只能起警示作用,根本起不到保护作用,一是高度不够,二是过于稀疏,但是假如太密又影响了转弯处居民的出行,所以只能把护栏的排列数增大来解决。
而且在一般公路上,为了节省能源,基本都采用反光条作为路标,尤其是在拐弯处设置的特别多,但是在实际行车时,只能靠反射光才可以看见护栏及路标,因而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更不能有效地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所以很有必要在护栏上设置多色灯光来警示,能源可来自环保无污染的太阳能。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公路安全防护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安全防护装置,通过设置至少两排连接成一体的护桩,一是增加了整体护桩的强度,二是防止车辆在两个护桩之间冲出伤害民居及行人。同时还增加其他安全防护措施。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公路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公路路基两侧的护桩,所述护桩为至少两排设置且相互连接成一个整体,护桩整体形状为弧形并向公路中心方向弯曲。
进一步地,所述护桩上设置有路灯及为路灯提供电力的太阳能板。
进一步地,所述护桩上还设置有led灯警示路标,该led灯电力来自其连接的太阳能板,其中led灯为多色灯,外部为保护灯罩。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公路安全防护装置,通过设置至少两排连接成一体的护桩,一是增加了整体护桩的强度,二是防止车辆在两个护桩之间冲出伤害民居及行人。同时该护桩整体为弧形,向路面中心方向弯曲,防止车辆由于翻滚越过护桩等安全隐患,另外,在护桩顶部设置太阳能板,为护桩上设置的路灯及led灯警示路标提供能源,led灯警示路标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通过多种颜色灯的照射,让司机明显分辨路标位置及路况,及时减速通行,减少事故发生概率,太阳能板环保安全节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公路安全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公路;2、防护桩;3、太阳能板;4、路灯;5、led灯警示路标。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一种公路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公路1路基两侧的护桩2,所述护桩为至少两排设置且相互连接成一个整体,根据图纸显示,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两排,当然可以根据需要可以设置三排或更多以增加安全性,不过成本就会增加,护桩整体形状为弧形并向公路中心方向弯曲。所述护桩上设置有路灯4及为路灯提供电力的太阳能板3。所述护桩上还设置有led灯警示路标5,该led灯电力来自其连接的太阳能板,其中led灯为多色灯,外部为保护灯罩。本实用新型公路安全防护装置,通过设置至少两排的连接成一体的护桩,一是增加了整体护桩的强度,二是防止车辆在两个护桩之间冲出伤害民居及行人。同时该护桩整体为弧形,向路面中心方向弯曲,防止车辆由于翻滚越过护桩等安全隐患,另外,在护桩顶部设置太阳能板,为护桩上设置的路灯及led灯警示路标提供能源,led灯警示路标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通过多种颜色灯的照射,让司机明显分辨路标位置及路况,及时减速通行,减少事故发生概率,太阳能板环保安全节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其他运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精神的等效变化,均应俱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景平,未经张景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537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