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盘式水泥浆材的细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51575.7 | 申请日: | 201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5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楠;陶亦寿;赵荣俊;杨伟刚;袁昌贵;康引明;姚振和;黄跃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长江仪器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2C2/10 | 分类号: | B02C2/10;F16J15/4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刘志菊 |
地址: | 43001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泥浆 细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盘式水泥浆材的细磨机,用于基础防渗或加固处理工程中针对基体细微裂隙灌浆所需水泥浆材的细化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获得细水泥灌浆材料的最佳制备方法,国内外从80年代开始进行湿法磨细水泥灌浆材料的研究,这一方法适用于流态水泥浆液的细化处理,可根据具体情况任意改变水泥颗粒粒径,从而克服了干法生产细水泥灌浆材料所出现的问题,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盘式湿磨水泥机是目前国内常用的水泥浆专用磨细机械,其基本工作原理是由电动机驱动主轴带动磨头转齿高速旋转,将预先搅拌好的水泥浆注入料斗后经旋压进入磨头定齿和转齿的间隙,水泥颗粒受到巨大的摩擦、撞击、剪切、离心力和高频振动等复合作用,被有效地粉碎、分散和搅拌,使浆材迅速细化。
现有湿磨细水泥机在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主轴采用的常规密封装置容易损坏,需要经常拆卸更换,给设备的使用及维护带来不便。另外,磨头无冷却降温措施,在湿磨水泥过程中易产生高温,对水泥浆材的理化性能有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湿磨细水泥机存在的密封、冷却等主要问题设计一种盘式水泥浆材的细磨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盘式水泥浆材的细磨机包括壳体形成的磨腔,与动力源连接的主轴,磨腔内的与主轴连接的磨头动齿和与磨头动齿配合的磨头定齿,主轴与壳体结合处的密封部分,磨头动齿将磨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密封部分包括连接在壳体底部与主轴之间的密封溢流套和套在密封溢流套上部、位于磨腔下腔的叶轮,叶轮的上部与磨头动齿固定连接。
在磨头定齿内开有冷却水循环腔,冷却水循环腔与磨头定齿上部的冷却水进水嘴和出水嘴连通。
所述的叶轮的轮毂轴孔上有内螺纹,其内孔与密封溢流套的外围间有0.1~0.3mm间隙形成螺旋密封结构,内螺纹的螺旋方向与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反。
所述的叶轮轮盘上部设有放射状辐板,叶轮轮盘下面有螺旋状辐条,叶轮轮盘下部与磨腔下腔底部平面之间的间隙为0.3~0.5mm,形成离心密封结构。
所述的密封溢流套内孔与主轴之间保持5~8mm的间隙,与机座泄流结构形成溢流通道。
优选地,在磨头定齿内部设计为上下两个冷却水循环腔,上冷却水循环腔和下冷却水循环腔,下冷却水循环腔与冷却水进水嘴连通,上冷却水循环腔与出水嘴连通,上冷却水循环腔与下冷却水循环腔两腔局部连通,形成循环通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在灌浆施工过程中随磨随用,不需要采用经过专门加工、严格包装和储存的微细水泥产品,降低了生产成本,其独特设计的动态密封装置及循环冷却装置,确保了主轴无损,完全密封,克服了磨头温度对水泥浆材性能的不利影响,大大提高了细微裂缝灌浆浆材的制备质量和效率,达到高产出、低能耗的目的,在灌浆施工工程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叶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盘式水泥浆材的细磨机是使水泥颗粒进一步细化的机械,磨头由盘式定齿与动齿组成,电动机直接驱动动齿,使其与定齿作相对高速转动,以实现其磨细功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盘式水泥浆材的细磨机包括壳体1形成的磨腔,与动力源连接的主轴2,磨腔内的与主轴连接的磨头动齿3和与磨头动齿3配合的磨头定齿4,主轴2与壳体1结合处的密封部分,其特征在于:磨头动齿3将磨腔分隔为上腔11和下腔12;密封部分包括连接在壳体1底部与主轴2之间的密封溢流套5和套在密封溢流套5上部、位于磨腔下腔12的叶轮6,叶轮6的上部与磨头动齿3固定连接。
所述的盘式水泥浆材的细磨机,在磨头定齿4内开有冷却水循环腔8,在磨头定齿4内部设计为上下两个冷却水循环腔,上冷却水循环腔8a和下冷却水循环腔8b,下冷却水循环腔8b与冷却水进水嘴9连通,上冷却水循环腔8a与出水嘴10连通,上冷却水循环腔8a与下冷却水循环腔8b两腔局部连通,形成循环通路。
密封溢流套5内孔与主轴2之间保持5~8mm的间隙,与机座13泄流结构形成溢流通道。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叶轮示意图:
所述叶轮6的轮毂轴孔上有内螺纹6a,其内孔与密封溢流套5的外围间有0.1~0.3mm间隙形成螺旋密封结构,内螺纹6a的螺旋方向与叶轮6的旋转方向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长江仪器自动化研究所,未经武汉长江仪器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515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