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翼和机尾千斤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49111.2 | 申请日: | 201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2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张俊;杨斌婷;薛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健 |
主分类号: | B66F3/00 | 分类号: | B66F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2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翼 机尾 千斤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翼和机尾千斤顶,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飞机顶升设备由两台机翼千斤顶、一台尾部千斤顶和一台机头千斤顶组成,主要用于顶起飞机体以检查前、主起落架收放机构的工作情况,更换起落架,作飞机水平测量、飞机维护、更换机轮等一系列工作,除了降低整体高度,方便对中外,还要求具有可靠性高、移动性强、操作简便、结构简单、互换性好的特点。
目前国内所用的飞机千斤顶主要存在以下三点问题:
1、体型过于庞大,沉重。机翼千斤顶的最低高度为3800mm,每台重约735kg。为其使用、搬运及存放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结构繁杂,样式陈旧。
3、由于机头、机翼、机尾处的四台千斤顶是相对独立使用的,很难实现控制方面的同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机翼和机尾千斤顶。
一种机翼和机尾千斤顶,包括支撑球头、保险螺母、支撑杆、作动筒、支撑盘系统、移动轮系统、底板、操作轮、牵引杆、匝环、液压缸;底板为三角形,在其上面焊接有‘耳’,支撑杆一端通过耳与底板销接,另一端通过匝环与作动筒销接,支撑杆、底板和作动筒共同组成刚体结构;作动筒的下部穿过底板中心孔,作动筒内部用来放置多级液压缸。
所述的机翼和机尾千斤顶,所述移动轮系统包括移动轮、弹簧、移动轮杆外套,其中移动杆外套通过底板上的通孔并固定在底板之上。
所述的机翼和机尾千斤顶,所述支撑盘系统包括操作轮、螺杆、固定包套、支撑盘底座、封盖;所述支撑盘底座装有凹面球头副;螺杆一端为一凸面球头副,凸面球头副与凹面球头副连接,固定包套将凸面球头副包住并固定。
所述的机翼和机尾千斤顶,所述螺杆为梯形螺纹;螺杆的另一端为小于螺杆直径的方形头,通过该方形头卡住支撑盘的操作轮。
所述的机翼和机尾千斤顶,还包括一重锤,固定于作动筒之上。
飞机顶升设备在使用时为便于转场运输,采用模块化组合结构、降低设备的总体高度、移动万向轮结构、千斤顶液压系统配备单独油箱等实现飞机顶升设备的快速移动、拆卸和安装,提高设备的移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机翼和机尾千斤顶结构图;
图2为移动轮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移动轮系统工作示意图(a弹簧撑开状态b弹簧压缩状态);
图4为支撑盘系统结构示意图(a支撑盘组合状态b支撑盘零件组成图);
其中:支撑球头101、保险螺母102、支撑杆103、作动筒104、支撑盘105、移动轮系统106、底板107、操作轮108、牵引杆109、油箱110、匝环111、液压缸112、螺杆113、固定包套114、支撑盘底座115、封盖116、紧固螺钉117、球头118、移动轮杆外套203、弹簧204、移动轮20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机翼千斤顶与机尾千斤顶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球头101、保险螺母102、支撑杆103、作动筒104、支撑盘系统105、移动轮系统106、底板107、操作轮108、牵引杆109、油箱110、匝环111、液压缸112。
底板107总体为三角形,它是整个千斤顶的基础,采用刚板切割而成,在其上面焊接有‘耳’,支撑杆103一端通过耳与底板107销接,另一端通过匝环111与作动筒104销接,这样支撑杆103、底板107和作动筒104共同组成刚体结构;
作动筒104的下部穿过底板107中心孔,作动筒104内部用来放置多级液压缸112,同时也用来固定液压控制箱、重锤等零件。作动筒可采用铸造筒,也可采用机加工筒,须采用无缝钢管,因为作动筒也容纳液压油,同时也承受一定的压力。为了使千斤顶不失稳,作动筒与底板、支撑盘、撑杆要共同组成刚体结构,在环境中存在一这下风力或是飞机顶起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侧向力时,作动筒承受来自液压缸传递来的侧向压力,所以在上部加上匝环,一是为紧固作用,二也是为连接支撑杆。
移动轮系统106包括移动轮205、弹簧204、移动轮杆外套203,其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移动杆外套203通过底板107上的通孔并固定在底板107之上,在承受千斤自重时弹簧204处于撑开状态,使千斤顶便于移动,在顶起飞机时,由于承重弹簧压缩,在地面至底板底面的距离等于支撑盘底面与底板底面距离相等时,支撑盘系统105开始起作用,移动轮系统106失去作用,如图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健,未经李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491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型升降机
- 下一篇:一种电梯自动语音报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