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二氧化碳激光器放电管支撑筒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48950.2 | 申请日: | 2011-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3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方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微深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S3/03 | 分类号: | H01S3/03 |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 地址: | 61173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二氧化碳 激光器 放电 支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化二氧化碳激光器放电管支撑筒。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激光器,可称“隐身人”,它发出的激光波长为10.6 微米,“身”处红外区,肉眼不能觉察,在机械、军事、医疗、化工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二氧化碳激光器的工作原理,二氧化碳激光器输入几十毫安或几百毫安的电流,电极放电时,二氧化碳激光器中的气体分子由于受到电子的撞击而被激发起来,激发的气体分子便和二氧化碳分子发生碰撞,二氧化碳分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上形成粒子数反转发出激光,由于二氧化碳激光器的芯管即放电管受重力的作用会向下弯曲,从而影响管内激光的反射效果,传统的二氧化碳激光器放电管支撑筒是通过在水冷套与放电管之间安装支撑环,用于对放电管进行支撑,该支撑环是由圆形环和多个支撑爪构成的一体件,安装在放电管上,支撑爪包括内爪和外爪,内爪接触放电管的外缘,外爪接触冷水套的内缘,实现支撑环对放电管的支撑,其支撑环的圆形环面积较大,增加了水的阻力,降低水流速度,影响了冷却效果,且需另设支撑设备,增加生产成本,外设的支撑爪与支撑圆环之间容易脱落,从而损伤激光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在支撑筒外表面开至少三个支撑口,并将开出支撑口所得的材料制成弹性支撑叶片,不需另设支撑设备,结构简单,利用支撑筒自身资源制作弹性支撑叶片,减少与水流方向的接触面,降低水冷管中的水阻力,提高冷却效果,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浪费,操作简单的一体化二氧化碳激光器放电管支撑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体化二氧化碳激光器放电管支撑筒,它包括连体的支撑筒和弹性支撑叶片,支撑筒外表面开有至少三个支撑口,每个支撑口的一边连有一片弹性支撑叶片,所述的支撑筒为贯通的圆柱形空心筒,所述的支撑筒侧面设有贯穿圆柱形两底的调节缺口,所述的弹性支撑叶片的宽度小于等于支撑口的宽度,所述的支撑口与弹性支撑叶片相连的边为支撑口的宽度边,所述的支撑口与弹性支撑叶片可以是瓦片形、圆弧形、半圆弧形、方形、三角形等任意一种形状或任意多种形状相结合,所述的弹性支撑叶片在同一方向上呈螺旋形均匀分布于支撑筒的外侧,所述的弹性支撑叶片顶端呈半圆形,所述的弹性支撑叶片的形成方向可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化二氧化碳激光器放电管支撑筒,采用连体的支撑筒与支撑叶片,防止因支撑叶片与支撑筒之间连接不稳,甚至脱落所造成的激光器损伤,在支撑筒外表面开至少三个支撑口,利用支撑筒自身资源制作弹性支撑叶片,具有不需另设支撑设备,结构简单,减少与水流方向的接触面,降低水冷管中的水阻力,提高冷却效果,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浪费,操作简单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个弹性支撑叶片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图中,1-支撑筒,2-支撑口,3-弹性支撑叶片,4-调节缺口,5-放电管,6-水冷管,7-冷却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体化二氧化碳激光器放电管支撑筒,它包括连体的支撑筒1和弹性支撑叶片3,支撑筒1的外表面开有至少三个支撑口2,每个支撑口2的一边宽度边连有一片弹性支撑叶片3,弹性支撑叶片3的宽度小于等于支撑口2的宽度,所述的支撑口2与弹性支撑叶片3可以是瓦片形、圆弧形、半圆弧形、方形、三角形等任意一种形状或任意多种形状相结合,支撑筒1侧面设有调节缺口4,使用时将支撑筒1套在二氧化碳激光器的放电管5上,弹性支撑叶片3触接水冷管6的内壁,达到支撑放电管5的作用,冷却水7从图示方向或其它方向流入,所述的弹性支撑叶片3顶端呈半圆形,弹性支撑叶片3的形成方向可调节,支撑筒1在放电管5轴线方向上可任意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微深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微深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489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智能消谐装置
- 下一篇:交流电路状态自动检测编码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