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码头前沿冲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48679.2 | 申请日: | 2011-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0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澎;章大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建澎 |
主分类号: | E02F3/88 | 分类号: | E02F3/88;B63B3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刘莎莉 |
地址: | 300444 天津市塘沽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码头 前沿 冲淤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淤器,特别涉及一种“U”型大型油轮与矿石船停泊的码头前沿冲淤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码头前沿属水流平静区,泥沙回淤较快,后侧又有岸坡泥沙下滑,很难保证原设计的通航水深,而目前所有的传统挖泥船,不是受到自身船体限制,就是为避免码头桩基受损,均只能挖至码头前沿4米处,故码头前沿4米以内的泥沙回淤一直是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可对码头前沿回淤泥沙实施冲淤的码头前沿冲淤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作业船、吊机、吊缆、胶管、空压机和水泵,其特征在于:冲淤器采用无缝钢管做成三棱柱框架,三棱柱框架底面焊有等距离的无缝钢管,每根无缝钢管上带有等距离的向外喷嘴,三棱柱框架的四个面用钢板封死形成底部为等距离无缝钢管的三棱柱体,在三棱柱体的顶部带有三根钢管,一根为气管另外两根放置在气管的两侧为排泥管,其中间一根气管的一端与三棱柱框架(1)底部的一根无缝钢管相通连接,另一端与作业船上的空压机出气管的胶管连接,每根无缝钢管与三棱柱框架底部四边形横向无缝钢管的内孔均相通。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三棱柱框架的断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的长度与三棱柱框架的长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可清除靠近码头4米以内的淤泥且冲淤效率高,从而保证了原设计的通航水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中: 1.三棱柱框架, 2.钢管, 3.喷嘴, 4.钢板,
5.气管, 6.排泥管, 7. 吊耳, 8.吊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冲淤器采用直径为20cm、壁厚为2cm的无缝钢管2做成三棱柱框架1,三棱柱框架1的断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的长度为10m,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高度为3m,三棱柱框架1的长度为3m;三棱柱框架1底面焊有等距离的钢管2,每根钢管2上开有21个直径为2cm间隙为50cm等距离的向外喷嘴3,三棱柱框架1的四个面用钢板4封死形成底部为四边形框架其上焊有等距离钢管2的三棱柱体,在三棱柱体的顶部带有三根钢管,一根为气管5,另外两根放置在气管5的两侧为排泥管6,其中间一根气管5的一端与三棱柱框架1底部的一根钢管2相通连接,另一端与作业船上的空压机出气管的胶管连接,每根钢管2均与三棱柱框架1上底部的四边形框架的横向无缝钢管2的内孔相通,三棱柱框架1底部四角焊有吊耳7,吊耳7内穿吊缆8;操作时,作业船尾部吊机用吊缆8吊起冲淤器,垂直靠近码头将冲淤器平行于码头线放入海底.然后,启动作业船上一台31.2 m3 /min(7.5bar)空压机与一台流量为400 m3/ h,扬程75m的水泵,同时将气水混合体通过胶管注入钢管2内,冲淤器每个喷嘴3将以100m/s速度喷出气水混合体,冲刷码头前沿淤泥,泥沙随上升空气散开,达到快速冲淤目的,每完成一次,沿码头移动10米,再进行冲淤,直至整个码头前沿完成冲淤任务。
其优点是: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可清除靠近码头4米以内的淤泥且冲淤效率高,从而保证了原设计的通航水深。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建澎,未经孙建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486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过滤型防碰撞自闭消防栓
- 下一篇:一种自动应力监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