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无线充电的振动按摩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47679.0 | 申请日: | 2011-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42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吴根义;吴明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23/02 | 分类号: | A61H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吴英彬 |
地址: | 41012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充电 振动 按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摩器,尤其涉及一种可充电的振动按摩器。
背景技术
振动按摩器一般用于通过设置于其内的电机运转带动偏心块以产生振动,对身体部位实施振动按摩,通常,振动按摩器由电池供电或者通过常规的交流电运行。由内含的可拆卸电池供电的按摩器需要在电池消耗完毕后对按摩器进行拆装以更换电池,这样不但拆装不方便,而且成本高,要在电池盖周围建立可靠的防水更是困难;而通过直接AC电源运行,一个安全性不高,而且还需要靠近插头,不方便。
近几年来,市场上有出现了可再充电的振动按摩器,该种可再充电的按摩器是在内部设置一可充电电池,然后在按摩器上设置有金属触点,对应的在充电底座上设置金属簧片,从而给电池充电;或者是直接在按摩器上设置插孔,通过充电器一端连接插孔另一端连接电源插板充电;或者有些振动按摩器为了配合充电设备而对按摩器本身进行形状的改变,比如在按摩器中间设置一个通孔。这些方式是降低了频繁更换电池的成本,但是因为金属触点外露或者设置了插孔,从而安全性能不高,而且防水性也不好,此外,为了配合充电器而在按摩器本身中间设置通孔,更是破坏了按摩器外表面的整体化形状,而且因为设置该通孔,使得按摩器内部组件的布局也必须随之做出相应的修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无线充电的振动按摩器,其成本低、安全性能高且完全防水,此外,整个振动按摩器外表面形状整体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无线充电的振动按摩器,包括一振动按摩器以及一充电底座,所述振动按摩器包括一外壳、置于外壳内的电机、连接于电机轴端的偏心块、给电机提供电力的可充电电池以及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装载有振动按摩器的电子控制部件,所述充电底座设置有一感应线圈以及与感应线圈连接的第二电路板,所述振动按摩器还包括一设置于外壳内的充电线圈,所述充电线圈与可充电电池两极连接,输入的交流电经第二电路板处理之后在所述感应线圈上产生电磁感应,使得充电线圈产生电压,对所述充电电池充电。
所述充电底座包括一基座,所述基座包括相互连接的一上基座以及一下基座,所述感应线圈与第二电路板设置于上基座与下基座之间。
所述上基座内设置有与振动按摩器外形匹配的定位槽。
所述充电底座还包括一设于基座上方的上盖,所述上盖可拆连接于基座,所述上盖周围下端内侧设置有卡扣,所述基座周围上端设置有对应的卡槽。
所述充电底座内还设置有一指示灯。
所述振动按摩器的外壳包括硬质里层以及包覆在硬质里层外的软质外层,所述硬质里层包括一上壳以及一下壳,所述上壳与下壳将所述电机、偏心块、可充电电池以及第一电路板包覆于其中。
所述充电线圈通过电线与第一电路板连接,第一电路板与充电电池的两极通过电线相连。
所述充电底座还设置有一插孔,供连接输入AC电源,所述插孔与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时,本实用新型振动按摩器是通过充电电池给电机供电,不需要频繁更换电池,从而成本低,且对充电电池的充电是通过设置在充电基座内的感应线圈与设置在振动按摩器内的充电线圈耦合,使得充电线圈上产生电压,从而对充电电池充电,也就是说振动按摩器无需设置电源输入的插孔或者金属触点,更是无需改变外表面的整体形状,内部各组件的布局也无需重新调整,从而整个振动按摩器外表面形状整体化,再加上软质外层的包覆,使得整个振动按摩器外表面更是整体密封,从而安全性能高,且完全防水,振动按摩器即使泡在水中也不会有进水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无线充电的振动按摩器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振动按摩器与充电底座分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振动按摩器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无线充电的振动按摩器整体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可无线充电的振动按摩器。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可无线充电的振动按摩器包括一振动按摩器1以及一充电底座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未经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476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压钕铥氮化硅陶瓷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稀土钕陶瓷的烧结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