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转向灯手柄与灯具后壳的软连接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47269.6 | 申请日: | 2011-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1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 发明(设计)人: | 汪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庆合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V17/16 | 分类号: | F21V17/16;F21W101/027;F21W101/12 |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7 | 代理人: | 娄烨明 |
| 地址: | 350119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转向 手柄 灯具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转向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摩托车转向灯手柄与灯具后壳的软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厂商生产的摩托车转向灯软连接灯具,其橡胶手柄2与灯具后壳5的固定方式多采用金属螺杆嵌入橡胶手柄2中固定不动,伸入后壳中用螺母7紧固,如图1所示;或者橡胶手柄2一端设有卡槽,伸入后壳中直接用限位卡片8固定,如图2所示。但此两种紧固方式均存在不足的地方:其一、由于灯具的转向灯灯具空间狭小,螺母7的定位较困难,装配效率低。其二、橡胶手柄2在折弯过程中不稳定,易与灯具后壳5的末端产生较大间隙,不易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式简单、实用的摩托车转向灯手柄与灯具后壳的软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摩托车转向灯手柄与灯具后壳的软连接结构,包括车体锁付螺栓1、橡胶手柄2、灯具后壳5、灯罩6,车体锁付螺栓1固定连接于橡胶手柄2的一端;灯罩6连接于灯具后壳5上,灯具后壳5与橡胶手柄2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杆3,所述的固定杆3固定连接于橡胶手柄2的另一端,且穿设于灯具后壳5的端部内侧;所述的固定杆3的一端上开设有卡槽31,所述的卡槽31上卡设有卡制机构4。
所述的卡制机构4的材质为弹性钢材。
所述的橡胶手柄2的外围设有若干凹槽21,且凹槽21之间设有横向筋;使得转向灯不会出现下垂现象,且能够弯曲自由,在摩托车行驶过程中减小振动给转向灯带来的负面影响,及转向灯在碰撞时起到缓冲作用。
所述的车体锁付螺栓1、橡胶手柄2、固定杆3的内部均为通孔;方便转向灯的线束从中穿过,从而使得转向灯整体美观。所述的的车体锁付螺栓1与固定杆3的端面保留了一定的间距,使得橡胶手柄2能够上下左右方向自由折弯。
本实用新型将固定杆3固定连接于橡胶手柄2上,采用卡制机构4将灯具后壳5与橡胶手柄2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实用的摩托车转向灯手柄与灯具后壳的连接结构。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一;
图2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二;
图3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一种摩托车转向灯手柄与灯具后壳的软连接结构,包括车体锁付螺栓1、橡胶手柄2、灯具后壳5、灯罩6,车体锁付螺栓1固定连接于橡胶手柄2的一端;灯罩6连接于灯具后壳5上,灯具后壳5与橡胶手柄2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杆3,所述的固定杆3固定连接于橡胶手柄2的另一端,且穿设于灯具后壳5的端部内侧;所述的固定杆3的一端上开设有卡槽31,所述的卡槽31上卡设有卡制机构4。
所述的卡制机构4的材质为弹性钢材。
所述的橡胶手柄2的外围设有若干凹槽21,且凹槽21之间设有横向筋;使得转向灯不会出现下垂现象,且能够弯曲自由,在摩托车行驶过程中减小振动给转向灯带来的负面影响,及转向灯在碰撞时起到缓冲作用。
所述的车体锁付螺栓1、橡胶手柄2、固定杆3的内部均为通孔;方便转向灯的线束从中穿过,从而使得转向灯整体美观。所述的的车体锁付螺栓1与固定杆3的端面保留了一定的间距,使得橡胶手柄2能够上下左右方向自由折弯。
本实用新型将固定杆3固定连接于橡胶手柄2上,采用卡制机构4将灯具后壳5与橡胶手柄2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庆合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福州庆合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472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外线控制易换灯管的灯座
- 下一篇:灯、灯罩以及包含灯与灯罩的灯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