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管切开护理包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46727.4 | 申请日: | 201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55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唐志红;田永明;李霞;张恬静;许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12/00 | 分类号: | A61G12/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王睿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管 切开 护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消耗品行业,具体涉及一种气管切开护理包。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临床上病人气管切开后的护理,一般的流程为:准备盛放盒,然后将护理时所需的棉球、酒精、生理盐水、敷料等药品放置到盛放盒中,当所有药品准备完成后再对病人进行护理处理。准备这些药品时需要操作者花费大量时间,无法提高工作效率。该护理过程中,盛放盒为打开状态,盛放盒内的药品与空气接触,而且操作者频繁的在盛放盒内取放药品,很容易使这些直接作用于病人伤口处的药品携带其他细菌,引起新的疾病,给病人额外带来更大的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用准备护理药品,使用安全的一次性气管切开护理包。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气管切开护理包,包括一个包装体,所述包装体内放置有多个包装袋以及两个医用镊子,
所述第一包装袋中装有多个酒精棉;
所述第二包装袋中装有多个生理盐水棉;
所述第三包装袋中装有用于气管切开的敷料;
所述第五包装袋中装有两个医用镊子。
进一步的是,所述包装体内还放置有装有医用手套的第四包装袋。
进一步的是,所述多个包装袋上均设置有可撕裂装置。
进一步的是,所述多个包装袋袋体表面均设有标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气管切开护理包中放置了用于气管切开护理所需的各种药品,在进行护理时,直接使用气管切开护理包即可,无需操作者对药品的准备,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药品放置在各包装袋中,使用时才打开该包装袋,减少了细菌入侵药品的几率,提高了病人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包装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包装体1、包装袋2、第一包装袋2.1、第二包装袋2.2、第三包装袋2.3、第四包装袋2.4、第五包装袋2.5、酒精棉球3、生理盐水棉球4、敷料5、药用手套6、可撕裂装置7、镊子8、标识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消耗品行业,具体涉及一种气管切开护理包。该气管切开护理包,包括一个包装体1,所述包装体1内放置有多个包装袋2,
所述第一包装袋2.1中装有多个酒精棉球3;
所述第二包装袋2.2中装有多个生理盐水棉球4;
所述第三包装袋2.3中装有用于气管切开的敷料5。
所述第五包装袋2.5中装有两个医用镊子8。
所述包装体1可以为盒子或者袋子,该包装体1中放置了多个包装袋2,各包装袋2中放置有用于气管切开护理所需的各种药品,在进行护理时,直接使用该气管切开护理包内的药品对病人进行护理即可,无需操作者对在护理前长时间准备个所需药品,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各种药品放置在包装袋2中,使用时才打开该包装袋2,减少了细菌入侵药品的几率,提高了病人的安全。对伤口清洁、消毒的物品可以带有酒精或生理盐水的棉球或者棉棒,为了防止棉棒的棒体部分在潮湿的环境中发生变化,影响清洁、消毒的效果,所述清洁、消毒的物品为带有酒精或生理盐水的棉球。所述生理盐水棉球4用于对伤口的清理,所述酒精棉球3用于将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所述敷料5为气管切开专用的药品,加快病人的康复;所述两个医用镊子8分别用于拿取生理盐水棉球4和酒精棉球3以及处理敷料5,保证护理过程始终处于无菌状态。
为了防止操作者手上携带细菌,在进行护理时细菌对病人产生影响,操作者在进行护理时必须戴上医用手套6,为了防止操作者护理时忘记携带医用手套6而再次返回取拿,浪费时间,所述包装体1内还放置有装有医用手套6的第四包装袋2.4。
所述多个包装袋2上均设置有可撕裂装置7。可撕裂装置7可以为设置在包装袋2上的撕裂口或者撕裂线。该撕裂装置7使操作者能方便的撕裂包装袋2,取出包装袋2中的药品。
所述多个包装袋2袋体表面均设有标识9。操作者根据包装袋2上的标识9拿取包装体1中的包装袋2,方便操作者准确按步骤使用药品,避免错误使用药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467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