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智能家居网关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44481.7 | 申请日: | 201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4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郭骅;黄术东;黄志华;徐啸峰;徐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40 | 分类号: | H04L12/40;H04L12/66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胡建华 |
地址: | 21000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智能家居 网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智能家居自动控制技术,具体是一种针对家庭多功能智能家居网关。
背景技术
国家标准CJ/T 356-2010《家用及建筑物用电子系统(HBES)通用技术要求》于2010年10月21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发布为公共可用的现行规范,并与2011年5月1日正式实施,8月下旬,在北京召开了该标准研讨会。该标准填补了国内智能家居标准的空白,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21世纪是信息智能化时代,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完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蒸蒸日上,便携式计算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随处可见,进而引发人们高科技服用于人们的理念层出不穷,智能家居就是最好的见证。当今社会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家庭里面的各种电器设备种类多起来了,同时,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开始普及,各式各样的人性化应用程序层出不穷,所以家居智能化的发展大势所趋,将家庭内的电器设备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实现集中式管理,随时随地都可以查看家里的情况,也是人们所期待的。目前的智能化家居大都是控制器通过有线传输控制信号至需要控制的设备上。但是,由于电器设备、电源开关等数量众多和安放位置诸多因素,导致家庭内的电器综合布线比较困难,而且布线还会带来房间原有环境的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智能家居网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智能家居网关,包括MCU微处理器和以太网接口及电源管理模块,所述MCU微处理器和以太网接口及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围分别连接DSP图像处理模块、视频报警通信模块、宽带路由通信模块、移动无线通信模块、近程无线通信模块以及宽带路由通信模块;
宽带路由通信模块接收宽带网络发出的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转换后传输到MCU微处理器上,同时向宽带网络发送反馈信号;
视频报警通讯模块将传来的图像传输至MCU微处理器,然后反馈信号;
MCU微控制器将移动无线通信模块和宽带路由通信模块的控制信号进行解码、分析、编码后传输到近程无线通信模块。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移动无线通信模块为支持3G、GSM、CDMA以及WCDMA通讯机制的移动无线通信模块。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近程无线通信模块包括红外通信模块、蓝牙通信模块以及RFID通信模块中的一种或几种。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根据智能家居控制网络的特点,采用无线控制或者总线控制的形式,对家庭内部的电子设备进行实时、安全、可靠地控制。本实用新型集智能家电控制、远程视频监控、智能防盗报警和高速无线路由宽带功能于一体,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电脑和智能手机进行控制家用电器、视频观看和查看报警信息等,既能满足高速无线路由上网的需求,又可以控制家电设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图1为本实用型的结构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智能家居网关,包括以太网接口及电源管理模块、MCU微控制器模块、DSP图像处理模块、移动无线通信模块、宽带路由通信模块、视频报警通讯模块和近程无线通信模块。
移动无线通信模块,支持3G、GSM/(W)CDMA等通讯机制,与MCU微控制模块的数据通讯接口连接,接收移动无线通信模块手机网络发出的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转换后传输到MCU控制器上,同时向移动手持终端发送反馈信号。
宽带路由通信模块,支持宽带猫、EPON等通讯机制,与MCU微控制器的数据通讯接口连接,接收宽带网络发出的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转换后传输到MCU上,同时向宽带网络发送反馈信号。
视频报警通讯模块,与DSP图像处理模块的数据通讯接口连接,将前端传来的图像传输至宽带网络或者手机终端,然后反馈信号。
MCU微控制器存有定义好的双向协议,将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和宽带路由通信模块接收的手机终端和宽带网络上的控制信号进行解码、分析、编码后传输到红外无线通讯模块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444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