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降低电磁炉待机功耗的电源控制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43317.4 | 申请日: | 2011-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4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 发明(设计)人: | 汪钊;李新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禹小明 | 
| 地址: | 52831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电磁炉 待机 功耗 电源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降低电磁炉待机功耗的电源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的不断枯竭,节能环保是电磁炉的一种行业要求,国家专门制定能效等级要求,在能效等级要求中对待机功耗也有明确的要求,三级及其以上能效待机功耗必须低于2.0W,同时节能环保也是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目前行业所采用的降低待机功耗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采用继电器,另一种采用双掷开关。以上两种控制方法都是在待机时关断主回路,以达到降低待机功耗的目的,而未考虑显示板上的待机功耗。本方法采用关断主板和显示板上待机不工作的模块的电源方法,在达到降低电磁炉待机功耗的同时又避免了使用继电器、双掷开关带来的较高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降低电磁炉待机功耗的电源控制电路,该电源控制电路在电磁炉待机时对需要工作部分电路持续供电,对不需要工作电路关断电源,达到电磁炉在待机状态下既可以正常工作,又可以降低待机功耗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降低电磁炉待机功耗的电源控制电路,包括变压器模块、待机工作模块、待机不工作模块、MCU、电源控制模块、持续供电模块和可控电源模块,所述变压器模块的输出端与持续供电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持续供电模块的输出端与MCU、待机工作模块相连接,待机工作模块与MCU相连接,变压器模块同时与电源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电源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可控电源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可控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待机不工作模块相连接,MCU与电源控制模块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降低电磁炉待机功耗的电源控制电路,包括变压器模块、待机工作模块、待机不工作模块、MCU、电源控制模块,持续电源模块、可控电源模块,所述变压器模块的输出端与持续电源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持续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MCU和待机工作模块相连接,变压器模块的输出端与可控电源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可控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电源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电源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待机不工作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MCU与电源控制模块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待机工作模块包括按键扫描电路和/或主板通信电路和/或显示板通信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待机不工作模块可以包括显示电路和/或灯光控制电路和/或温度检测电路和/或IGBT控制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持续供电模块和可控电源模块连接在变压器模块的不同输出绕组上或并联连接在同一个输出绕组上。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控制模块中通过开关元件连接变压器模块和可控电源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元件为三极管或可控硅或可控三端稳压器或可控硅二极管。
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将电磁炉的电路模块划分为待机工作模块和待机不工作模块,根据电磁炉的不同工作状态通过不同的电源控制模块分别供电,既不影响电磁炉的正常使用,又可以有效的降低电磁炉待机功耗,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电路实现简单,成本也较低,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电路框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电路框图;
图4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降低电磁炉待机功耗的电源控制电路,包括变压器模块1、待机工作模块3、待机不工作模块6、MCU7、电源控制模块4、持续供电模块2和可控电源模块5,其中变压器模块1的输出端与持续供电模块2的输入端相连接,持续供电模块2的输出端与MCU7、待机工作模块3相连接,待机工作模块3与MCU7相连接,变压器模块1同时与电源控制模块4的输入端相连接,电源控制模块4的输出端与可控电源模块5的输入端相连接,可控电源模块5的输出端与待机不工作模块6相连接,MCU7与电源控制模块4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的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美的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433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车侧墙用铝型材
 - 下一篇:一种车辆防撞控制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