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42888.6 | 申请日: | 2011-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3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 发明(设计)人: | 陈钧;祁锋军;王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24/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连接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传输电源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于2011年3月23日公告的中国专利公告第CN201773928U号,揭示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以及与对应导电端子连接的若干线缆,所述导电端子设有位于其后端并与对应线缆相连的卷曲部,其中,所述卷曲部包括并列相连的第一压持部和第二压持部,且第一压持部与第二压持部之间存在高度差。
然而,当采用较细线缆进行铆接时,线缆就会产生夹不紧,甚至脱落的问题,从而导致线缆与端子无法正常道通。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端子进行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该线缆连接器组件中的线缆与导电端子能够固持牢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组装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以及与对应导电端子连接的线缆,所述导电端子设有位于其后端并与对应线缆相连的卷曲部,所述线缆包括若干导线和若干不导通的辅助线,所述辅助线与导线配合共同夹持于导电端子的卷曲部内。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采用不导通的辅助线配合较细导线夹紧于端子,避免因导线较细需重新开端子模具所造成的成本增加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组装图。
图5是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绝缘本体2、若干导电端子3以及与对应导电端子3连接的线缆5。
线缆5包括若干导线52及若干不导电的辅助线51,导线52及辅助线51都包括芯线501和包覆芯线501的绝缘外皮502。辅助线51具有一夹紧端510及一自由末端512,夹紧端510配合导线52夹紧。
绝缘本体2为矩形,若干导电端子3收容于绝缘本体2。该绝缘本体2设有前端面21及与其相对的后端面24。该绝缘本体2后端面24向内开设有若干收容槽20,前端面开设有若干与收容槽20相通的通孔210。插槽22延伸穿过绝缘本体2的底面或顶面并在绝缘本体2的底面或顶面处形成阻挡块25。
请参照图2和图3,若干导电端子3结构相同,其包括一平板状的基部31、位于基部31上表面前端的接触部32以及位於基部31下表面的定位片33。基部31上设有两对卷曲部,所述卷曲部依功用可分为一对固定卷曲部310和一对导通卷曲部311。导通卷曲部311位于基部31中间,固定卷曲部310位于基部的末端。其中固定卷曲部310将对应导线52及辅助线51的绝缘外皮501卷覆固定,而导通卷曲部311将对应导线52及辅助线51的芯线502卷覆固定,以实现导电端子3与对应线缆5的电性导通。导通卷曲部311设置在固定卷曲部310的前方,且导通卷曲部311的高度低于固定卷曲部310的高度。两对卷曲部331可借助压接工具(未图示)使其延伸并铆接于对应辅助线51的绝缘外皮501和导电芯线502上。
请参照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一根导线52和一根辅助线51的芯线502分别压接于导通卷曲部311的一个,导线52和辅助线51的绝缘外皮502分别压接于固定圈曲部310的一个。辅助线51和导线52在卷曲部内左右相互挤压以达到夹紧的目的。
线缆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一套管4,该套管4直径小的一端套接并固定于线缆5,套管4直径大的一端将若干辅助线51的自由末端512收容于其内部。
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在组装时,通过将端子3的卷曲部环绕铆接于对应导线和辅助线51的导线51的芯线502及绝缘外皮501。与对应线缆3电性连接的导电端子3自后端面24插入绝缘本体2的对应收容槽23内,而导电端子3的定位片33从绝缘本体2的插槽22露出并抵持着绝缘本体2的阻挡块25,以防止导电端子3在使用时向后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428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转式自动存取鞋装置
- 下一篇:智能电能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