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燕尾槽螺钉的冷镦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42877.8 | 申请日: | 201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11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兴万;郑琼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航空标准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黄韧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燕尾 螺钉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燕尾槽螺钉的冷镦模具。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起动需要外力的支持,汽车起动机就是在扮演着这个角色。大体上说,起动机用三个部件来实现整个起动过程。直流电动机引入来自蓄电池的电流并且使起动机的驱动齿轮产生机械运动;传动机构将驱动齿轮啮合入飞轮齿图,同时能够在发动机起动后自动脱开;起动机电路的通断则由一个电磁开关来控制。
发动机在以自身动力运转之前,必须借助外力旋转。发动机借助外力由静止状态过渡到能自行运转的过程,称为发动机的起动。发动机常用的起动方式有人力起动、辅助汽油机起动和电力起动三种形式。人力起动采用绳拉或手摇的方式,简单但不方便,而且劳动强度大,只适用于一些小功率的发动机,在一些汽车上仅作为后备方式保留着;辅助汽油机起动主要用在大功率的柴油发动机上;电力起动方式操作简便,起动迅速,具有重复起动能力,并且可以远距离控制,因此被现代汽车广泛采用。
在电力起动机启动系统中,燕尾槽螺钉使用在起动机开关上,将铜片压入到螺钉头部燕尾槽中,开关的动触片与铜片接触导电接通开关,启动起动机。因其服役条件差,长期在高温、间隙高频率振动条件下服役,燕尾槽的设计的目的是要保证在此条件下铜片与动触片的接触稳定可靠,防止铜片从燕尾槽螺钉中松脱,以保证接触稳定可靠。
所以,燕尾槽螺钉的燕尾槽结构特殊、精度要求较高。在现有技术中,前期客户采用机械切削加工制造此部品,加工工艺:棒材-加工中心(车削)-表面处理(电镀)-包装。因机械加工中心加工产品生产效率低下(约3min/PCS),材料利用率低(约30%),导致其产品成本高昂;在客户进行疲劳试验过程中,发生燕尾槽变形,铜片脱落致使接触不良的,起动机无法启动的情况。所以,燕尾槽的加工若采用现有的加工中心完成,其加工成本高,效率低下,且因切削加工破坏了内部金属流线,削弱了产品的疲劳强度,难以满足客户对产品的要求。
综上可知,现有的燕尾槽螺钉的加工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燕尾槽螺钉的冷镦模具,以提高燕尾槽螺钉加工的精度和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燕尾槽螺钉的冷镦模具,所述冷镦模具包括:
四组阳模,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工位阳模以及切边模;
四组阴模,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工位阳模以及切边模对应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工位阴模;
所述四组阳模和四组阴模固定于带有将料坯移动于所述四组阳模和四组阴模之间,对所述料坯依次进行燕尾槽螺钉头部和杆部的初镦、第一次预成型、第二次预成型以及终镦加工的机械手的冷镦机上。
根据所述的冷镦模具,所述第一工位阳模包括:
第一阳模套,固定于所述冷镦机上;
第一预冲模,设置于所述第一阳模套内,其顶端设置有一垫块;
垫块,所述垫块与所述第一预冲模之间设置有一弹性元件;
第一预冲模芯,设置于所述第一预设冲模内,其模芯头具有一凹腔;
所述第一工位阴模包括:
第一阴模套,固定于所述冷镦机上;
第一阴模,设置于所述第一阴模套内,其轴心线上设置有第一阴模型腔;
第一顶杆,设置于所述第一阴模型腔内,并且与所述第一预冲模芯在同一轴心线上;
第一锁紧装置,将所述第一阴模套锁紧在所述冷镦机上。
根据所述的冷镦模具,所述第二工位阳模包括:
第二阳模套,固定于所述冷镦机上,其轴心线上设置有两个相通的不同孔径的空腔;
第二预冲模,设置于所述第二阳模套内,其顶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阳模套的两个相通的不同孔径的空腔,其冲模面的中央处设置有向外突起的燕尾角;
模片套,装嵌在所述第二阳模套上,并且所述模片套具有第一通孔;
模片,具有第二通孔,装嵌在所述模片套的第一通孔上,并且所述第二通孔对应于所述第一通孔上;
所述第二工位阴模包括:
第二阴模套,固定于所述冷镦机上;
第二阴模,设置于所述第二阴模套内,其轴心线上设置有第二阴模型腔;
第二顶杆,设置于所述第二阴模型腔内,并且与所述第二预冲模在同一轴心线上;
第一锁紧装置,将所述第二阴模套锁紧在所述冷镦机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航空标准件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航空标准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428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