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挡风玻璃损伤胶补修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42529.0 | 申请日: | 201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9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张书疆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优尔玻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17/28 | 分类号: | C03C17/28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江增俊 |
地址: | 300385 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挡风玻璃 损伤 修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修理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挡风玻璃损伤胶补修复器。
背景技术
当行驶的汽车前挡风玻璃遇石子等硬物击打时往往发生裂纹、牛眼等损伤。
现有技术中对于所述损伤的修补方式一般为胶补,采用的工具之一是胶液注射器。
授权公告号CN 2231195Y的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汽车挡风玻璃修补器》公开了一种将类似胶液注射器的压力桶、旋转棒和塞块与四爪、三爪或一爪式吸盘结构的支架相接合的修补器。该修补器的具体结构是:支架由基座、连杆、吸盘构成,基座中央具一贯穿螺孔,基座旁侧之梢孔可供连杆一端插固,连杆另一端则插固吸盘。压力桶为一中空结构,其一端的螺杆与基座的螺孔接合,压力桶内螺纹与旋转棒外螺纹接合,塞块塞在压力桶底端中心孔内。塞块与损伤处挡风玻璃接触,当旋转棒在压力桶内向下旋转时,旋转棒底端的棒体可伸入塞块中心孔内将塞块中的胶液挤出。
上述修补器与胶液注射器相比较虽然具有提高稳定性的特点,但还存在以下不足:安装压力桶的基座由一个或三、四个吸盘支撑,由于吸盘属于软支撑,在旋转棒受力旋转时不能避免压力桶的倾斜。压力桶的不稳定将导致塞块底端与挡风玻璃接触面出现的缝隙,该缝隙不仅产生跑胶现象,同时也降低了旋转棒下旋时对胶液产生的压力而影响其进入玻璃裂缝的深度和长度。另外,上述修补器的旋转棒与压力桶为滑配合,其接合缝隙也影响旋转棒下旋时对胶液产生的压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修补器存在的压力桶仍欠稳定和旋转棒与压力桶滑配合影响其下旋压力的技术问题而提出一种汽车挡风玻璃损伤胶补修复器。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本修复器包括吸盘、旋塞和旋塞筒,特征是,一架杆,其一端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旋塞筒,另一端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顶杆,架杆中间部位的两侧设有对称的分支架杆及其螺纹连接于各分支架杆端部的吸盘,所述旋塞其底端部设有接合于旋塞筒胶液腔的胶质密封圈,旋塞筒底端设有柔韧的口圈。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所述旋塞底端部的接合于旋塞筒的胶质密封圈上下并列设置。
所述口圈外圆面设有环形凹槽,旋塞筒底端内侧设有与环形凹槽嵌入接合的环形凸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和优点在于:本修复器的螺纹连接于架杆一端的旋塞筒及其旋塞由架杆两侧的吸盘定位和辅助支撑,当调整旋塞筒使其底端的口圈紧密接触损伤玻璃处之后,再调整架杆另一端的顶杆使之接触玻璃表面,此时,旋塞筒在旋塞下旋的情况下的稳定效果明显好于只设置吸盘支撑的现有修补器。旋塞底端部设置的胶质密封圈在旋塞下旋时能够明显增加气体压缩产生的压力,从而可以促使旋塞筒中的胶液被充分均匀的挤压到玻璃裂纹、牛眼中,因此本修复器的胶补效果可靠。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胶补效果好的突出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A向视图。
附图3是图1实施例的旋塞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1架杆,1-1分支架杆,2吸盘,3顶杆,4旋塞筒,4-1胶液腔,5旋塞,6口圈,6-1胶液出孔,7胶质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2、3所示实施例,本修复器设有一架杆1,其一端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旋塞筒4,另一端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顶杆3,架杆1中间部位的两侧设有对称的分支架杆1-1及其螺纹连接于各分支架杆端部的吸盘2。
旋塞5其底端部设有接合于旋塞筒4胶液腔4-1的上下并列设置的胶质密封圈7,旋塞筒4底端设有柔韧的。
如图3所示,口圈6外圆面设有环形凹槽,旋塞筒底端内侧设有与环形凹槽嵌入接合的环形凸台,口圈6中心设置胶液出孔6-1。本实施例的口圈6选用硅胶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优尔玻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优尔玻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425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