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柱塞式单体供油泵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40154.4 | 申请日: | 201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8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晓燕 |
主分类号: | F02M59/10 | 分类号: | F02M59/10;F02M59/46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061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柱塞 单体 油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柱塞式油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单缸电控柴油机和大型电控柴油机的柱塞式单体供油泵。
背景技术
目前在柴油机上,所使用的传统柱塞式单体喷油泵油,喷油压力低,控制喷油的精度低,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调试困难。单体喷油泵主要由泵体、柱塞偶件、供油量调节机构、出油阀偶件、出油阀紧座、滚轮、滚轮轴、推杆、柱塞弹簧等组成,其中的柱塞偶件与出油阀偶件,是两对独立的精密偶件,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加工工艺过程十分复杂。柱塞与柱塞套组成的柱塞偶件,除建立高压油外,还必须具有控制供油量的重要作用。出油阀偶件一般分等容式和等压式,等容式出油阀对变化工况适应性差,结构类型多,其作用除了隔断高压油路外,还有落座过程中的减压作用。等压式出油阀的制造成本较高,调试比较困难;更关键的是传统柱塞式单体喷油泵很难用于电控柴油机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柱塞式单体供油泵,该供油泵结构简单、密封性好、泵端压力高、易于调试、易于生产,能用于单缸电控柴油机和大型电控柴油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该种柱塞式单体供油泵,包括泵体,设置在泵体内的柱塞和柱塞套所组成的柱塞偶件;设置在柱塞偶件上的高压出油孔与高压油管之间的控油阀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柱塞上部为光滑圆柱体,下端与柱塞驱动机构 相接触,所述的控油阀组件包括一单向阀。所述的柱塞仅起泵油作用,而控油阀组件仅起开关阀的作用。
所述的柱塞偶件包括柱塞和柱塞套,柱塞套通过其上的法兰连接在泵体上,柱塞设置于柱塞套的内腔中,在柱塞套上设有内端与柱塞套的内腔连通而外端连通低压进油管的进油孔;在柱塞套的内腔顶端设有高压出油孔;在柱塞套的内腔中下部设有泄油环槽,所述的泄油环槽通过泄油孔与低压进油管相通。
所述的进油孔为四个,呈水平十字型排列,所述的泵体上设有低压油环槽,进油孔通过低压油环槽与低压进油管连通,从而提供足够的燃油流量。
所述的控油阀组件可以是如下结构,它包括高压油管接头,设置在高压油管接头腔内的阀芯,设置在柱塞套上与高压出油孔连通的阀芯座,阀芯下端与阀芯座相配合,阀芯上端与高压油管接头腔顶端之间设有阀芯弹簧。
所述的控油阀组件还可以是如下结构,它包括高压油管接头,设置在高压油管接头腔内的球状阀芯,设置在柱塞套上与高压出油孔连通的球面阀芯座,阀芯下端与阀芯座相配合,阀芯上端与高压油管接头腔顶端之间设有阀芯弹簧。
所述的柱塞驱动机构包括与供油泵凸轮接触的滚轮,所述的滚轮通过滚轮轴设置在推杆上,柱塞下端与推杆相接触,在柱塞下端的下部固定设有弹簧托架,在柱塞套与弹簧托架之间设有套置于柱塞上的柱塞弹簧。
在泵体上径向设有作用于推杆轴向槽内的导向销、所述的导向销通过导向销卡簧限位于泵体上。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柱塞式单体喷油泵在结构上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取消了供油量调节机构和出油阀,柱塞的作用仅仅是泵油,而不再控制供油量的大小;而控油阀组件的作用仅仅起隔断高压油路 的单向阀作用,而不再有落座过程中的减压作用;因而,不仅结构简化,而且使部件加工工艺更为简单。
2、本实用新型将柱塞套与法兰制成一体,使供油泵的刚性、强度、高压密封性和泵端压力得到很大提高;
3、本实用新型易于调试、易于生产;特别是能用于单缸电控柴油机和大型电控柴油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供油泵凸轮,2为滚轮,3为滚轮轴,4为推杆,5为导向销,6为导向销卡簧,7为柱塞弹簧,8为柱塞,9为柱塞套,10为泵体,11为阀芯,111球型阀芯,12为阀芯导向孔,13为阀芯座,14为阀芯弹簧,15为高压油管接头,16为高压出油孔,17为柱塞腔,18为进油孔,19为低压进油道,20为低压进油管,21为低压油环槽,22为泄油孔,23为泄油环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图2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晓燕,未经王晓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401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雨刮臂扭角及压力检测装置
- 下一篇:薄膜切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