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沸腾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38827.2 | 申请日: | 2011-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8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高建国;周继明;张银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安北新建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C10/18 | 分类号: | F23C10/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38000 四川省广安市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沸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烧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沸腾炉,尤其涉及一种改进沸腾炉。
背景技术
沸腾炉的炉膛中蓄热量很大,颗粒之间及颗粒与空气之间相对运动十分激烈,气体扩散速度快,可以在很低的空气过剩系统下强烈燃烧,而且,不必预热,反应迅速,煤料能完全燃烧。沸腾炉主要是以10mm以下颗粒煤为原料加入沸腾室,在高压风机产生的高压气流下形成类似沸腾状态,燃煤在沸腾状态下燃烧为受热设备提供热源。由于热气流中存在大量粉尘,不仅容易堵塞烟道,影响正常运转,而且未充分燃烧的粉尘被带走,降低了煤的利用率;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沸腾炉,不仅可以解决粉尘堵塞烟道的问题,还可以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改进沸腾炉,包括炉体、布风箱、风帽、给料管;所述炉体内部为炉膛;所述炉体下端为炉床;所述风帽穿过炉床与布风箱连通;所述布风箱与风机连接;所述给料管设置在炉体的一侧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进沸腾炉还包括导热管、回热管、排渣管、收集箱、冷却管;所述导热管设置在炉体一侧上部,与给料管同侧,且导热管通过管道与给料管连通;所述回热管设置在炉体下部;所述排渣管设置在炉体下部并与收集箱连接,且排渣管位于回热管的下方;所述排渣管外侧设置有冷却管,且排渣管与冷却管之间形成冷却通道。
所述给料管轴线与炉体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0°~70°。所述导热管呈L型,底边为喇叭结构,且底边轴线与炉体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80°。所述排渣管轴线与炉体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20°~150°。
由于改进沸腾炉的给料管、导热管、排渣管均与炉体呈一定的角度,不仅有助于燃料的排入与渣料的排出,而且导料管中的粉尘沿管道回到炉体内进一步加以利用;这样,不仅保持烟道的通畅,也提高了煤的利用率;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改进沸腾炉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炉体;2、炉膛;3、炉床;4、布风箱;5、风帽;6、风机;7、给料管;8、导热管;9、回热管;10、排渣管;11、收集箱;12、冷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该改进沸腾炉包括炉体1、布风箱4、风帽5、给料管7、导热管8、回热管9、排渣管10、收集箱11、冷却管12;炉体1内部为炉膛2;炉体1下端为炉床3;风帽5穿过炉床3与布风箱4连通;布风箱4与风机6连接;给料管7设置在炉体1的一侧下部;导热管8设置在炉体1一侧上部,与给料管7同侧,且导热管8通过管道与给料管7连通;回热管9设置在炉体1下部;排渣管10设置在炉体1下部并与收集箱11连接,且排渣管10位于回热管9的下方;排渣管10外侧设置有冷却管12,且排渣管10与冷却管12之间形成冷却通道。
优选实施方式为:给料管7轴线与炉体1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0°~70°。导热管8呈L型,底边为喇叭结构,且底边轴线与炉体1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80°。排渣管10轴线与炉体1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20°~150°。
使用时,颗粒煤从给料管7进入炉膛2,在炉床3上燃烧,并在由风帽5进入炉膛2的风的作用下处于沸腾状态;产生的高温烟气由导热管8通往受热设备;由于烟气中存在大量粉尘,进入导热管8后,烟气速度减缓,其中的粉尘沿管道进入给料管7,并随新的颗粒煤进入炉膛2重新燃烧,导热管8得斜体式结构,有助于粉尘的滑落;回热管9将未全利用的热量导回沸腾炉,可以用来预热颗粒煤,节约热量;燃烧产生的渣料由排渣管10进入收集箱11;由于排渣管10外侧设有冷却管12,在冷却作用下,排渣管10内压力减小,在炉膛内高压作用下,有助于渣料的排出;收集箱11收集的渣料可以作为二次利用的原料。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很容易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安北新建材有限公司,未经广安北新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388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点无线网络温度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土壤墒情信息多方式数据传输终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