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弯道超速报警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37596.3 | 申请日: | 201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45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岐;李健;石磊磊;杜春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W40/072 | 分类号: | B60W40/072;B60W40/105;B60Q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6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弯道 超速 报警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驾驶领域的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弯道超速报警辅助装置。
技术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汽车的使用也越来越多。
人们对安全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弯道超速引发了众多交通事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
目前,有很多机构对汽车的辅助驾驶方面进行研究,也有不少的成果,有些弯道的曲率半径小,在转弯时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车辆在弯道行驶时由于离心力的影响,当车辆速度过高时容易引发车辆发生侧滑而造成交通事故。一般情况下,驾驶员会在弯道上减速行驶,但是在驾驶员疲劳驾驶或者驾驶员对弯道急缓程度不够了解的话驾驶员会以比较高的车速通过弯道,这时需要对驾驶员发出报警,提醒驾驶员减速。因此,弯道超速报警辅助装置,通过在事故多发的弯道处设置无线数传设备,向过往车辆发送该路段的曲率半径。获取弯道的曲率半径后,结合自车的各种参数计算出安全的弯道行驶速度,驾驶员根据警报装置是否报警来判定自车速度是否高于安全的弯道行驶速度,这样可以降低弯道处发生交通事故的频率,还会改善由于制动给驾驶员带来的不适。
发明内容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弯道超速报警辅助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弯道超速报警辅助装置,包括和安装于道路两侧无线数据发送设备,安装在汽车前方的无线数据接收设备,以及汽车上安装的车速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驾驶舱内还装有一个单片机,车速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无线数据接收设备分别与单片机相连,单片机上还连接有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点是:
所述的无线数据接收设备和无线数据发送设备采用的是DTD433无线数传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弯道超速报警辅助装置,利用安装在汽车前方的无线数据接收设备接收来自安装于道路两侧无线数据发送设备所发送的道路曲率半径R以及路面参数,加速度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实时的采集车辆的加速度与车辆的运行速度,通过单片机,计算出安全的弯道行驶速度Vsafe,再与自车的当前速度V进行比较,如果,当前车速V大于安全转弯速度Vsafe时,报警装置会发出警报提醒驾驶员减速行驶。如果,当前车速V小于安全转弯速度Vsafe,就不会发生报警,驾驶员不必减速,直接通行。可有效的解决弯道处的交通拥挤情况。可以提高该路段的通行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汽车稳态转向运动简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施例给出一直安全转向辅助装置,包括和安装于道路两侧无线数据发送设备,安装在汽车前方的无线数据接收设备,以及汽车上安装的车速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以及单片机以及报警装置。无线数据接收设备位于汽车前方车标处,单片机以及报警装置安装在驾驶舱内。
车速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无线数据接收设备分别与单片机相连,单片机上还连接有报警装置。
无线数据接收设备和无线数据发送设备采用的是无线数传设备DTD433。无线数传设备DTD433可以提供高稳定、高可靠、低成本的数据传输。它提供了透明的RS232/RS485接口,具有安装维护方便、绕射能力强、组网结构灵活、大范围覆盖等特点,适合于点多而分散、地理环境复杂等应用场合。在事故多发的弯道处安装这种无线数传设备,跟过往车辆点-点式传输数据,将弯道处的曲率半径通过无线数传设备传输到过往车辆的接收装置中,过往车辆采集到该弯道处的曲率半径后,根据自车速度计算出安全的弯道行驶速度,通过判断自车速度与安全转弯速度来决定报警装置是否报警。
参见图2,当驾驶员驾车行驶到离弯道还有一定距离时,此时,车上的无线数据接收设备(无线数传设备)接收弯道处的无线数据发送设备(无线数传设备)发出的信号,获取当前弯道的曲率半径R以及路面的参数,根据自车的各种参数计算出该弯道处最大的弯道行驶速度(除以安全系数得到相应的安全的弯道行驶速度)Vmax,
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到车辆的加速度为a0,通过下面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375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