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动叉车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37009.0 | 申请日: | 2011-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93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伟权 |
主分类号: | B66F9/06 | 分类号: | B66F9/06;B66F9/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地址: | 5106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 叉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叉车,具体涉及一种应用在具有防爆要求的危险场所内,用于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等领域的气动叉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叉车产品一般有二种,一种是脚踩液压升降叉车,这种叉车使用时不但工作效率低,而且很费劲;另一种就是电瓶类叉车,一般是不防爆,安全隐患大,危险场所是禁止使用的,而且需要充电,使用起来比较麻烦,即便是防爆电瓶叉车,造价昂贵,不适宜广泛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磁铁采用铁氧体材料制造的小体积、高灵敏度气动叉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动叉车,包括底架、升降装置、叉臂、手动多路阀,其中:所述底架前端设有定向轮,后端设有带刹车万向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外道轨、内道轨、活动架、升降油缸、气动马达、油泵、链条,外道轨垂直设在底架上,外道轨顶端外侧安装有内道轨定位滑轮,内道轨设在外道轨内侧,内道轨可沿外道轨深度方向滑动,内道轨底端内侧安装有轴承滚轮,活动架设在内道轨内侧,活动架的轴承与所述内道轨内侧滑动连接,叉臂安装于活动架上,升降油缸一端连接在底架上,另一端连接在内道轨的顶端横板下面,链条通过升降油缸两侧固定在内道轨的顶端横板下面的链条滚轮,链条两端分别连接活动架和外道轨的中间横板,所述升降油缸与气动马达带动的油泵连接,所述手动多路阀与气动马达连接。
作为改进,还包括叉臂调节角度机构,所述叉臂调节角度机构包括叉臂固定插销、旋转架、叉臂调节角度油缸、叉臂调节角度油缸伸缩支柱,所述叉臂固定插销与活动架中间和两侧均穿插连接,叉臂固定插销与叉臂穿插连接,旋转架两端与叉臂穿插连接,旋转架下端前端面贴紧叉臂下端,旋转架下端后端面与叉臂调节角度油缸伸缩支柱紧贴,叉臂调节角度油缸与活动架固定连接,所述叉臂调节角度油缸与气动马达带动的油泵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一推手,所述推手固定安装于外道轨后侧的固定板上。
优选地,还包括拉手、带刹车杆,所述拉手安装于底架上,并与带刹车杆铰接。
本实用新型所阐述的气动叉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气动马达带动的油泵驱动升降油缸以压缩空气做动力源,既可防爆安全,也提高效率,直接接入气管便可以连续使用,成本低;并且独特的翘叉臂设计,叉取货物后可令叉臂向上旋转,使货物更稳当。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动叉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的A向示意图。
其中:1.底架、2.定向轮、3.带刹车万向轮、4.带刹车杆、5.拉手、6.控制箱、7.手动多路阀、8.推手、9.外道轨、10.内道轨、11.活动架、12.旋转架、13. 叉臂固定插销、14.叉臂调节角度油缸、15.叉臂调节角度油缸伸缩支柱、16.叉臂、17.链条、18.内道轨顶端横板、19.外道轨中间横板、20.升降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气动叉车做进一步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
如图1~2所示,气动叉车,底架1前端安装有两个定向轮2,后面安装两个带刹车万向轮3,外道轨9后侧的固定板上固定有一推手8,通过推手8可以使叉车前后移动,当需要固定于某位置时,只需通过固定于底架1上的拉手5带动带刹车杆4向下旋转而抵住带刹车万向轮3即可。
底架1上连接两条垂直的外道轨9,内道轨10安装于外道轨9的内侧,外道轨9与内道轨10可上下伸缩滑动,内道轨10底端内侧安装轴承滚轮,外道轨9顶端外侧位置安装有内道轨定位滚轮,活动架11的轴承通过与轴承固接的轴承滚轮在内道轨10的内侧可上下滑动。内道轨10内侧与活动架11之间用可调节活动轴承调节两部件的间隙大小。升降油缸20一端固定于底架1上,另一端连接内道轨顶端横板18下侧,链条17通过升降油缸20两侧固定在内道轨顶端横板18下面的链条滚轮,链条17的一端固定在活动架11上,另一端固定在外道轨中间横板19上,外道轨中间横板19固定于外道轨9中,不能活动。升降油缸20与气动马达带动的油泵相连,气动马达安装于控制箱6中并与手动多路阀7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伟权,未经张伟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370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