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热辊余热加热软化水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36640.9 | 申请日: | 201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3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吴守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文凤化纤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13/02 | 分类号: | D01D13/02;D01D5/16;D01D1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余热 加热 软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锦纶FDY纺丝卷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利用热辊箱余热来加热纺丝油剂用软化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锦纶FDY民用长丝的纺丝卷绕生产必须经过热辊牵伸加热定型处理。通常其热辊加热温度达140℃-180℃,在现有技术中,对于热辊加热的余热没有合理的利用,这就造成大量余热自然浪费,且大量余热的微小正压,使热气充填卷绕间的每个角落,形成工人操作环境恶化,影响职工健康;同时,大量加热辊散热使卷绕作业区域室温上升,增加空调制冷成本(正常室温要求保持在20℃±2℃)。
在纺丝生产过程中尤其是锦纶微细旦≤30d的民用长丝难度较大,由于单根束纤维超细,油剂吸附性均匀性差,特别是在秋冬季软水温度较低,油剂乳化性能不好,更加容易造成纤维油剂液吸附不匀,使纺织物面料染色吃色不一致,经常出现色差现象。
所以原来常规做法是用一种装置,对调配油剂的软水进行电加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过增加集中吸热管来利用热辊余热加热软化水的装置。
相应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利用热辊余热加热软化水的装置包括:
热辊箱、集中吸热管、热交换器、软化水箱、净化水管、不锈钢控制阀,以及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辊箱背后顶部留有圆孔,所述圆孔通过无缝管与所述集中吸热管连接,所述热交换器设置有回收热气进气管,所述回收热气进气管与所述集中吸热管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辊箱包括加热辊、保温罩,所述保温罩设置于所述加热辊外围,所述无缝金属软管外设置有保温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温罩为椭圆状球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交换器箱体底部一侧开设有所述回收热气进气管,所述热交换器箱体底部另一侧开设有软水进水管,所述热交换器箱体顶部一侧开设有回收热气出气管,所述热交换器箱体顶部另一侧开设有软水出水管,所述软水进水管与所述软水出水管通过若干不锈钢翅片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若干不锈钢翅片通过不锈钢连接管紧密焊接,翅片受热空气之热传至不锈钢连接管内的软水,使软水升至50-55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收热气进气管与所述软水进水管在水平方向上平行,所述回收热气出气管与所述软水出水管在水平方向上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软化水箱连接,所述软化水箱上设置有净化水管,所述净化水管开口通过所述不锈钢控制阀延伸至所述油槽,位于油剂液平面以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槽内设置有搅拌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增加集中吸热管,回收热辊箱余热避免大量余热的浪费,降低作业区域温度,改善工人操作环境,降低了卷绕作业区降温的空调成本;同时,利用回收的热辊箱余热,对软化水加热,节约了油剂软化水加热能源,降低了油剂搅拌工段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利用热辊余热加热软化水的装置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热辊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01、热辊箱,103、集中吸热管,105、热交换器,107、软化水箱,109、净化水管,111、不锈钢控制阀,113、油槽,115、搅拌器,201、圆孔,203、无缝管,205、加热辊,207、保温罩,209、保温层,301、回收热气进气管,303、软水进水管,305、回收热气出气管,307、软水出水管,309、不锈钢翅片,311、不锈钢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就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流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利用热辊余热加热软化水的装置,包括:
若干热辊箱101、集中吸热管103、热交换器105、软化水箱107、净化水管109、不锈钢控制阀111,以及油槽113;
所述每个热辊箱101的背后顶部留有直径为50-60mm的所述圆孔201,所述圆孔201上设置有所述无缝管203,所述圆孔201通过所述无缝管203与所述集中吸热管103相连接;所述热交换器105箱体底部一侧开设有所述回收热气进气管301,所述回收热气进气管301与所述集中吸热管103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文凤化纤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文凤化纤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366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