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充气球囊的一体化阀门式气管导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36362.7 | 申请日: | 2011-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48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熊晓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 地址: | 443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一体化 阀门 气管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中的气管导管,特别是一种带充气球囊的一体化阀门式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在遭受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抢救中,紧急气管插管是抢救呼吸衰竭、循环呼吸骤停等危重患者的一种常用方法。一般认为,循环呼吸骤停是紧急气管插管指征,现场急救中应用紧急气管插管往往能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并为患者的后续治疗赢得时间,作为危重病急救医护人员,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患者的气管插管。现有的气管插管的操作方法是:急救时经鼻腔和/或口腔将气管导管插入至规定深度,然后用注射器通过充气管向套囊内注入一定体积的气体,套囊充气后,除了起固定作用外,还使插管外壁与气管壁之间形成密封。注射器拔下后,通过一个单向阀关闭阀门防止套囊气体外泄,拔管前,先用注射器对套囊放气,然后拔管。一名熟练的医师完成操作最少也需要120秒以上,而这段时间的延误很可能就是生死之隔。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充气球囊的一体化阀门式气管导管,能有效缩短插管时间,进而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充气球囊的一体化阀门式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气管导管上设有套囊,套囊通过充气管与充气球囊连通。
所述的充气管上还设有指示气囊。
所述的充气球囊的进气口两侧设有两个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充气球囊的一体化阀门式气管导管,可以有效缩短插管时间,一名熟练的麻醉医师使用传统气管导管完成插管操作需时约120秒,而使用改良后装置可节省插管时间约30秒,进而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设置的指示气囊由于等压原理,可以指示套囊的膨胀状态,从而避免充气过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中,一种带充气球囊的一体化阀门式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1,气管导管1上设有套囊2,套囊2通过充气管5与充气球囊3连通。
所述的充气管5上还设有指示气囊6。
如图1中,所述的充气球囊3的进气口两侧设有两个单向阀4。两个单向阀4的作用在于使充气球囊3压缩的空气只能单向流通。
本实用新型在接头通过设置的带有单向阀4的一体化充气球囊3,使用时,直接按压充气球囊3,从而可以方便快捷的完成套囊2的充气。放气时直接开启单向阀即可。减省了气管插管时需从急救箱中取注射器、连接注射器及推注射器充气这一系列动作所耗时间,同时也可避免在院外急救时因疏忽忘带注射器而无法完成对套囊的充气和放气的状况出现,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并为患者的后续治疗赢得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未经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363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压同步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多功能呼吸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