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传热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35512.2 | 申请日: | 201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8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黎健明;龚文鹏;王贤云;吴小平;蒋坤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00 | 分类号: | B29C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45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热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能防止热量传递的防传热模具。
背景技术
日常生产、生活中所使用到的各种工具和产品,无不与模具有着密切的关系。模具的形状决定着这些产品的外形,模具的加工质量与精度也就决定着这些产品的质量,而且模具的内部构造也同样决定着产品的作业难易度。
常用的模具是公模和母模直接配合在一起使用的,当模具装配在机器上正常成型调试生产作业过程中,公模和母模在开合模及附属模温下成型时,母模的温度过高,而且会传递给公模,而使得整个模具外表都具有很高的模温,而使生产摆放端子这些线外作业变得困难,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传热模具,该防传热模具能阻止母模向公模传热,使公模保持正常的模具温度,而方便端子线外正常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防传热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公模与母模,还包括介设于所述公模与所述母模之间的具有阻热性的防传热片。
如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阻热性的防传热片介设于所述公模与所述母模之间,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防传热模具能在所述母模的模温过高时,通过所述防传热片阻止高温快速向所述公模传播,使所述公模能够保持正常的模具温度,从而方便端子线外正常作业即正常摆放,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传热模具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防传热模具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防传热模具的立体组合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公模 1 凹槽 11
凹陷槽 111 第一连接孔 112
定位部 113 母模 2
第二连接孔 21 防传热片 3
通槽 31 延伸部 32
第三连接孔 321 定位孔 33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防传热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公模1与母模2以及介设于所述公模1与所述母模2之间的具有阻热性的防传热片3以及连接所述公模1、所述母模2和所述防传热片3的连接装置(未图示)。
所述公模1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由呈十字状的四个凹陷槽111组成,所述公模1于各所述凹陷槽111处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112,且于一个所述凹陷槽111位置凸伸出定位部113。
所述母模2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112开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21。
所述防传热片3容设于所述凹槽11内,其包括中心贯穿的通槽31以及包围形成所述通槽31的呈十字状的四个延伸部32,每一个所述延伸部32对应容设于一个所述凹陷槽111内。所述防传热片3于一个所述延伸部32上设有定位孔33,所述定位孔33与所述定位部113相配合,且与所述通槽31平行设置。各所述延伸部32也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112及所述第二连接孔21开设有多个所述第三连接孔321。
所述连接装置对应装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12、所述第三连接孔321及所述第二连接孔21中连接所述公模1、所述防传热片3及所述母模2。
如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阻热性的防传热片3介设于所述公模1与所述母模2之间,使得在所述母模2的模温过高时,通过具有阻热性的所述防传热片3阻止高温快速向所述公模1传播,使所述公模1能够保持正常的模具温度,从而方便端子线外正常作业,即正常摆放端子,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相对其它类不具有所述防传热片3的这种装置给模具带来生产的效率会提高30-50%以上。而且,此种结构在设计、加工、装配上都非常简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355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