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筋混凝土组合方礁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35356.X | 申请日: | 2011-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0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姜少杰;王伟定;王骁;蔡佳明;俞静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 31105 | 代理人: | 瞿承达 |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混凝土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鱼礁,特别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组合方礁。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近海渔业资源的日益衰退,世界上许多沿海国家都在各自近海投放了大量的人工鱼礁,对于恢复和养护近海渔业资源和改善沿海生态环境都起了积极作用。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枯竭情况十分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人工鱼礁的建设显现异常重要,为此开发和建设人工鱼礁势在必行。然而,对于大型人工鱼礁来说,无论在制造还是运输方面都存在诸多不便及困难,这也不利于人工鱼礁的广泛推广应用。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实用的大型人工鱼礁,以满足近海人工鱼礁的建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组合方礁,它不但能有效地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以达到提高渔业资源保护效果及增加渔获量,而且,还能使大型人工鱼礁结构简单,制造容易,运输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混凝土组合方礁包括组合方礁本体,所述组合方礁本体由底座、下模块组合层、上模块组合层及顶盖所构成,所述下模块组合层由下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模块组合而成,所述下第一模块由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所形成,所述左壁中部的左下角上处设有一呈三角形状的孔,左壁中部的右上角上处分布有圆孔,所述右壁中部的左上角上处设有一呈三角形状的孔,右壁中部的右下角上处分布有圆孔,所述下第一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上端面上的两外端端部处分别设有一左、右连接孔,所述左、右连接孔的外侧壁上的中部处分别设有一竖向的开口,所述下第一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交接处的上端面上设有一中部连接盲孔,所述下第一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的下端面上的两外端端部处分别设有一左、右连接头,所述左、右连接头的上端部呈圆柱形状,下端部呈圆锥形状,所述下第一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交接处的下端面上设有一中部连接头,所述中部连接头的上端部呈圆柱形状,下端部呈圆锥形状,所述下第三模块由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所形成, 所述左壁中部的左下角上处设有一呈三角形状的孔,左壁中部的右上角上处分布有圆孔,所述右壁中部的左上角上处设有一呈三角形状的孔,右壁中部的右下角上处分布有圆孔,所述下第三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的上端面上的两外端端部处分别设有一左、右连接孔,所述的左、右连接孔的外侧壁上的中部处分别设有一竖向的开口,所述下第三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交接处的上端面上设有一中部连接盲孔,所述下第三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的下端面的两外端端部处分别设有一左、右连接头,所述左、右连接头的上端部呈圆柱形状,下端部呈圆锥形状,所述下第三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交接处的下端面上设有一中部连接头,所述的中部连接头的上端部呈圆柱形状,下端部呈圆锥形状,所述下第二模块由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所形成,所述左壁中部的左上角上处分布有圆孔,左壁中部的右下角上处设有一呈三角形状的孔,所述右壁中部的左下角上处设有一呈三角形状的孔,右壁中部的右上角上处分布有圆孔,所述下第二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的上端面上的两外端端部处分别设有一左、右连接盲孔,所述左、右连接盲孔的外侧壁下端部的中部处分别设有一竖向嵌条,所述下第二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交接处的上端面上设有一中部连接盲孔,所述下第二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的下端面的两外端端部处分别设有一左、右连接头,所述的左、右连接头的上端部呈圆柱形状,下端部呈圆锥形状,所述下第二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交接处的下端面上设有一中部连接头,所述中部连接头的上端部呈圆柱形状,下端部呈圆锥形状,所述下第四模块由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所形成,所述左壁中部的左上角上处分布有圆孔,左壁中部的右下角上处设有一呈三角形状的孔,所述右壁中部的左下角上处设有一呈三角形状的孔,右壁中部的右上角上处分布有圆孔,所述下第四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的上端面上的两外端端部处分别设有一左、右连接盲孔,所述左、右连接盲孔的外侧壁下端部的中部处分别设有一竖向嵌条,所述下第四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交接处的上端面上设有一中部连接盲孔,所述下第四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的下端面上的两外端端部处分别设有一左、右连接头,所述左、右连接头的上端部呈圆柱形状,下端部呈圆锥形状,所述下第四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交接处的下端面上设有一中部连接头,所述的中部连接头的上端部呈圆柱形状,下端部呈圆锥形状,所述底座上端面上的左上角处分布有安装孔,且底座上端面上的左上角处分布的安装孔分别与所述下第一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的下端面上的两外端端部处的左、右连接头及所述下第一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交接处的下端面上的中部连接头相对,并形成嵌接连接,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下第一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的下端面上的两外端端部处的左、右连接头及所述下第一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交接处的下端面上的中部连接头且伸出所述底座上端面上的左上角处分布的安装孔外,所述底座上端面上的右下角处分布有安装孔,且底座上端面上的右下角处分布的安装孔分别与所述第三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的下端面的两外端端部处的左、右连接头及所述下第三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交接处的下端面上的中部连接头相对,并形成嵌接连接,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下第三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的下端面的两外端端部处的左、右连接头及所述下第三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交接处的下端面上的中部连接头且伸出所述底座上端面上的右下角处分布的安装孔外,所述底座上端面上的右上角处分布有安装孔,且底座上端面上的右上角处分布的安装孔分别与所述下第二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的下端面的两外端端部处的左、右连接头及所述下第二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交接处的下端面上的中部连接头相对,并形成嵌接连接,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下第二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的下端面的两外端端部处的左、右连接及所述下第二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交接处的下端面上的中部连接头且伸出所述底座上端面上的右上角处分布的安装孔外,与此同时,所述下第二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的上端面上的两外端端部处的左、右连接盲孔外侧壁下端部的中部处的竖向嵌条且分别插入所述下第一模块的右壁上端面上外端端部处的外侧壁上的中部处带有竖向开口的右连接孔及所述下第三模块的左壁上端面上外端端部处的外侧壁上的中部处带有竖向开口的左连接孔内,由混凝土形成粘接固定,所述底座上端面上的左下角处分布有安装孔,且底座上端面上的左下角处分布的安装孔分别与所述下第四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的下端面上的两外端端部处的左、右连接头及所述下第四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交接处的下端面上的中部连接头相对,并形成嵌接连接,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下第四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的下端面上的两外端端部处的左、右连接头及所述下第四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交接处的下端面上的中部连接头且伸出所述底座上端面上的左下角处分布的安装孔外,与此同时,所述下第四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的上端面上的两外端端部处的左、右连接盲孔外侧壁下端部中部处的竖向嵌条且分别插入所述下第三模块的右壁上端面上外端端部处的外侧壁上的中部处带有竖向开口的右连接孔内,及所述下第一模块的左壁上端面上的外端端部处的外侧壁上的中部处带有竖向开口的左连接孔内,由混凝土形成粘接固定,所述上模块组合层由上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模块组合而成,所述上第一模块由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所形成,所述左壁中部的左下角上处设有一呈三角形状的孔,左壁中部的右上角上处分布有圆孔,所述右壁中部的左上角上处设有一呈三角形状的孔,右壁中部的右下角上处分布有圆孔,所述上第一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上端面上的两外端端部处分别设有一左、右连接孔,所述左、右连接孔的外侧壁上的中部处分别设有一竖向开口,所述上第一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交接处的上端面上设有一中部连接盲孔,所述上第一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的下端面上的两外端端部处分别设有一左、右连接头,所述左、右连接头的上端部呈圆柱形状,下端部呈圆锥形状,所述上第一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交接处的下端面上设有一中部连接头,所述中部连接头的上端部呈圆柱形状,下端部呈圆锥形状,所述上第三模块由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所形成, 所述左壁中部的左下角上处设有一呈三角形状的孔,左壁中部的右上角上处分布有圆孔,所述右壁中部的左上角上处设有一呈三角形状的孔,右壁中部的右下角上处分布有圆孔,所述上第三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的上端面上的两外端端部处分别设有一左、右连接孔,所述的左、右连接孔的外侧壁上的中部处分别设有一竖向开口,所述上第三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交接处的上端面上设有一中部连接盲孔,所述上第三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的下端面的两外端端部处分别设有一左、右连接头,所述左、右连接头的上端部呈圆柱形状,下端部呈圆锥形状,所述上第三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交接处的下端面上设有一中部连接头,所述的中部连接头的上端部呈圆柱形状,下端部呈圆锥形状,所述上第二模块由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所形成,所述左壁中部的左上角上处分布有圆孔,左壁中部的右下角上处设有一呈三角形状的孔,所述右壁中部的左下角上处设有一呈三角形状的孔,右壁中部的右上角上处分布有圆孔,所述上第二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的上端面上的两外端端部处分别设有一左、右连接盲孔,所述左、右连接盲孔的外侧壁下端部的中部处分别设有一竖向嵌条,所述上第二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交接处的上端面上设有一中部连接盲孔,所述上第二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的下端面的两外端端部处分别设有一左、右连接头,所述的左、右连接头的上端部呈圆柱形状,下端部呈圆锥形状,所述上第二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交接处的下端面上设有一中部连接头,所述中部连接头的上端部呈圆柱形状,下端部呈圆锥形状,所述上第四模块由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所形成,所述左壁中部的左上角上处分布有圆孔,左壁中部的右下角上处设有一呈三角形状的孔,所述右壁中部的左下角上处设有一呈三角形状的孔,右壁中部的右上角上处分布有圆孔,所述上第四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的上端面上的两外端端部处分别设有一左、右连接盲孔,所述左、右连接盲孔的外侧壁下端部的中部处均分别设有一竖向的嵌条,所述上第四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交接处的上端面上设有一中部连接盲孔,所述上第四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的下端面上的两外端端部处分别设有一左、右连接头,所述左、右连接头的上端部呈圆柱形状,下端部呈圆锥形状,所述上第四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交接处的下端面上设有一中部连接头,所述的中部连接头的上端部呈圆柱形状,下端部呈圆锥形状,所述上第一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的下端面上的两外端端部处的左、右连接头及所述上第一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交接处的下端面上的中部连接头且分别插入所述下第一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上端面上的两外端端部处的左、右连接孔及所述下第一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交接处的上端面上的中部连接盲孔内,由混凝土形成粘接固定,所述上第三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的下端面的两外端端部处的左、右连接头及所述上第三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交接处的下端面上的中部连接头且分别插入所述下第三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的上端面上的两外端端部处的左、右连接孔及所述下第三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交接处的上端面上的中部连接盲孔内,由混凝土形成粘接固定,所述上第二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的下端面的两外端端部处的左、右连接头及所述上第二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交接处的下端面上的中部连接头且分别插入所述下第二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的上端面上的两外端端部处的左、右连接盲孔及所述下第二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交接处的上端面上的中部连接盲孔内,由混凝土形成粘接固定,与此同时,所述上第二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的上端面上的两外端端部处的左、右连接盲孔的外侧壁下端部的中部处的竖向嵌条且分别插入所述上第一模块的右壁上端面上的外端端部处的外侧壁上的中部处带有竖向开口的右连接孔及所述上第三模块的左壁的上端面上的外端端部处的外侧壁上的中部处带有竖向开口的左连接孔内,由混凝土形成粘接固定,所述上第四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的下端面上的两外端端部处的左、右连接头及所述上第四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交接处的下端面上的中部连接头且分别插入所述下第四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的上端面上的两外端端部处的左、右连接盲孔及所述下第四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交接处的上端面上的中部连接盲孔内,由混凝土形成粘接固定,与此同时,所述上第四模块的呈角尺形状的左、右壁的上端面上的两外端端部处的左、右连接盲孔的外侧壁下端部的中部处的竖向嵌条且分别插入所述上第三模块的右壁的上端面上的外端端部处的外侧壁上的中部处带有竖向开口的右连接孔及所述上第一模块的左壁上端面上的外端端部处的外侧壁上的中部处带有竖向开口的左连接孔内,由混凝土形成粘接固定,所述顶盖呈“+”字形状,所述呈“+”字形状的顶盖下端面的上、下端端部处均分别设有两个横向排列的上左、右连接头及下左、右连接头,所述上左、右连接头及下左、右连接头的上端部均呈圆柱形状,下端部均呈圆锥形状,所述呈“+”字形状的顶盖下端面的左、右端端部处均分别设有两个纵向排列的左上、下连接头及右上、下连接头,所述左上、下连接头及右上、下连接头的上端部均呈圆柱形状,下端部均呈圆锥形状,所述呈“+”字形状的顶盖下端面的上端端部处的上左、右连接头且分别插入所述上第一模块的右壁上端面上的外端端部处的右连接孔及所述上第二模块的左壁上端面上的外端端部处的左连接盲孔内,由混凝土形成粘接固定,所述呈“+”字形状的顶盖下端面的下端端部处的下左、右连接头且分别插入所述上第四模块的左壁的上端面上的外端端部处的左连接盲孔及所述上第三模块的右壁上端面上的外端端部处的右连接孔内,由混凝土形成粘接固定,所述呈“+”字形状的顶盖下端面的左端端部处的左上、下连接头且分别插入所述上第一模块的左壁上端面上的外端端部处的左连接孔及所述上第四模块的右壁上端面上的外端端部处的右连接盲孔内,由混凝土形成粘接固定,所述呈“+”字形状的顶盖下端面的右端端部处右上、下连接头且分别插入所述上第二模块的右壁上端面上的外端端部处的右连接盲孔及所述上第三模块的左壁上端面上的外端端部处的左连接孔内,由混凝土形成粘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353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等离子体照明系统
- 下一篇:半导体存储器件及其操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