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电作业工具耐压试验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34552.5 | 申请日: | 2011-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0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程正;王华云;万军彪;陈智;廖言宝;周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姚伯川 |
地址: | 330006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电作业 工具 耐压 试验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电作业工具耐压试验平台,属于高电压试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安全生产和供电可靠性是电力生产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指标。为保证供电可靠性,除了在供电线路网络建设上加大力度以外,带电作业的推广是目前提高供电可靠性最为有效并且是见效最快的办法。安全生产也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而带电作业工具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和设备安全。
为了保证带电作业工具的质量,必须定期对带电作业工具进行电气预防性试验。但目前带电作业工具试验相关标准中,重点介绍的是试验方法,对试验平台没有具体要求,因此目前国内具有针对性的试验设备都比较简陋,致使许多规定都流于形式。
随着高压输电线路规模的扩大,电力系统各运行单位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带电作业工具数量急剧增加;且种类繁多,结构形状各异,试验过程中,试品的布置是较为关键的一环。目前的带电作业工具试验平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同一试验平台不能涵盖110kV及以上所有电压等级;
2、可同时布置的试品数量较少;
3、试品与试验电极的连接不规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带电作业工具耐压试验平台,以规范带电作业工具耐压试验及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带电作业工具耐压试验平台由升降装置1、绝缘组件2、高压电极支架4、高压电极夹件3、地电极夹件6组成。升降装置1固定在试验区域上空,高压电极支架4通过绝缘组件2与升降装置1连接,试品5上端通过高压电极夹件3垂直悬挂在高压电极支架4上,试品5下端通过地电极夹件6与地线7连接,高压电极与地电极之间的绝缘距离按照不同的电压等级选取,通过在高压电极支架上输入外施试验电压,考核试品的绝缘性能。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带电作业工具耐压试验平台框架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采用可垂直升降的方式,整个试验平台可通过升降装置(1)垂直升降,满足110kV~1000kV不同电压等级带电作业工具耐压试验的空间需求。
本实用新型采用多种形式的高压电极夹件和地电极夹件,所述的高压电极夹件和地电极夹件,适于夹持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硬质和软质试品,满足不同形状的带电作业工具与高压电极支架连接的需求,保证试品的可靠悬挂;同时采用通用型地电极夹件,满足不同粗细试品的接地连接需求,保证试品可靠接地。
本实用新型高压电极支架采用环形结构,在保证各试品的间距满足规程要求的同时,可满足40件相同电压等级试品进行试验;且采用放电晕设计,优化试验时的电场分布,同时减少电晕放电,满足环保要求。
本实用新型试验平台的采用组装式结构,各部分拆装非常方便,节省试验室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带电作业工具耐压试验平台框架示意图;
图中图号表示:1是升降装置;2是绝缘组件;3是高压电极夹件;4是高 压电极支架;5是试品;6是地电极夹件;7是地线;8是高压引线;9是试验电压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带电作业工具耐压试验平台由升降装置1、绝缘组件2、高压电极支架4、高压电极夹件3、地电极夹件6组成。
升降装置1为电动葫芦,安装在试验室建筑物顶部,其垂线须经过试验区的中心,采用无线遥控操作方式,可单轨行走,其外壳必须可靠接地。
绝缘组件2包含复合绝缘子和绝缘绳,绝缘子上端通过金具悬挂在电动葫芦的挂钩上,绝缘子下端与绝缘绳连接,绝缘绳分为承力绳和保险绳,下端与高压电极4支架连接。绝缘子和绝缘绳的长度按照试验最高电压配置。
高压电极支架4为环形结构,用金属材料制成。外环采用防电晕设计,环内焊接8根放射状内径,每根内径上间隔一定距离安装一只悬挂试品的金具;支架上设有专用吊环,通过吊环与绝缘绳连接。
高压电极夹件和地电极夹件分为通用夹件和专用夹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345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