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纯直流弧焊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34487.6 | 申请日: | 2011-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7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芝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芝仁 |
| 主分类号: | B23K9/00 | 分类号: | B23K9/00;B23K9/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5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直流 弧焊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流弧焊机,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以电池组为电源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直流弧焊机。
背景技术:
弧焊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涉及设备制造、机械维修等各行各业。一般的直流弧焊机必须用交流电(220V或380V)经过整流才能使用,如遇特殊环境,如野外工作、军事设施、机车运行中出现故障、田间的农机毁坏等急需焊接作业而没有交流电的地方,就有些不方便了。
发明人曾申请了发明名称为“纯直流弧焊机”(专利号201020160007.7)的专利,可解决应急电焊时的问题,可随时随地使用,但其不便焊接不锈钢、超薄铁皮等,且漆包线围绕环氧磁铁缠绕的调压控制器引弧较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以电池组为电源的多功能纯直流弧焊机,可随时随地使用,性能稳定,易学易会。方便携带,功能多,节能环保、焊接性能稳定,焊缝质量美观,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外壳、电源开关、正极输出端子、负极输出端子、24-48V的电池组、调节旋钮等,其特征在于还设置了超薄转换开关、超薄阻流线圈;电池组的正极连接调压控制器,所述的调压控制器为3-5组串联的、缠绕了漆包线I的的硅钢片,形成3-5个触点,所述的漆包线1截面直径2.0-3.5mm,缠绕圈数为50-140圈,调节旋钮分别接触这3-5个触点,以形成不同的电压、电流;调压控制器的终端连接超薄转换开关,超薄转换开关通过转换可连接正极输出端子或超薄阻流线圈,所述的超薄阻流线圈为缠绕了漆包线II的硅钢片,所述的漆包线II的直径为2.0-3.5rnm,缠绕圈数为100-200圈;电池组的负极与负极输出端子之间连接扼流圈,所述的扼流圈为缠绕了漆包线III的硅钢片,所述的漆包线III的直径为4-6mm,缠绕圈数为30-40圈。
所述的电池组为全封闭的免维修电池,或铅酸蓄电池,既可放在外壳内,也可放在外壳外。如果放在外壳内,则在外壳上设有充电插口,以便充电适配器通过△插件进行充电。如果放在外壳外,则连接充电插口,便于携带、更换, 而且可设置多组电池备用。
所述的硅钢片导磁率高,引弧快,用以代替环氧磁铁。所述的硅钢片为“工”字型,25-40片组成一组,中间位置缠绕漆包线。
所述的超薄阻流线圈、调压控制器旁边各设置一个风扇,增强散热效果。
所述的正极输出端子与负极输出端子之间连接电压表。
根据调压控制器所用的漆包线的截面直径、缠绕圈数不同,本实用新型分为A、B、C三种型号。其中,A型:截面直径2.5-3.5mm,圈数50-70圈;B型:截面直径2.0-3.5mm,圈数80-100圈;C型:截面直径2.0-3.5mm,圈数120-140圈。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是安全可靠,使用的电源是24-48V人身安全电压,并安装了扼流圈,起保护作用;二是使用方便灵活,使用电池组作电源,不需要220V或380V交流电,特别适合于野外作业、流动作业;三是重量轻,便于携带,一次充电后工作时间长;四是无污染、环保,没有传统弧焊机工作时因线圈互感发出的噪音,没有任何有害成分排出;五是维护方便,所用配件市场有售,容易采购;六是使用普通1.4-3.2mm的电焊条,对焊条无特殊要求;七是节能,不需用漆包线缠绕变压装置,节约紫铜等原料;八是焊接性能稳定,能得到良好的焊缝质量,其工作频率在20KH2以上,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硅钢片导磁率高,引弧较快,可以对熔滴过渡细分为多个阶段进行控制,大幅度地降低飞溅,对脉冲熔化极焊也可以有效控制射流过渡的稳定性;九是空载时不形成回路,电池组零损耗;十是利用阻流圈的阻电流、不阻电压的原理,既可焊接厚材料,又可焊接薄材料,最薄铁皮可达0.4mm,还可焊接不锈钢材料;十一是配有照明输出口,方便夜间作业。广泛用于工业、农业、民用、军用等行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壳面板器件布置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器件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部器件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中,1.外壳,2.电源指示灯,3.电池插口,4.电压表,5.电流表,6. 调节旋钮,7.负极输出端子,8.超薄转换开关,9.正极输出端子,10.超薄阻流线圈,11.调压控制器,12.风扇,13.电池组,14.扼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芝仁,未经张芝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344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熔融石英陶瓷辊用装窑夹
- 下一篇:一种大型卧式碾环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