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差速器行星齿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32678.9 | 申请日: | 2011-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6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郑国兴;周群玉;曾亚海;彭映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迈特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5/17 | 分类号: | F16H55/17 |
代理公司: | 杭州金源通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6 | 代理人: | 林君勇 |
地址: | 31124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差速器 行星 齿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用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差速器行星齿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领域中,很多机械产品、工程机械、运输机械及矿山机械,必不可少要用到半轴齿轮及行星齿轮。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摩擦盘卸载的锁止差速器半轴齿轮(公开号:CN101936376A:),其包括:壳体;凸轮半轴齿轮,该凸轮半轴齿轮设置成接近壳体的第一端部,其中,凸轮半轴齿轮具有一凸轮半轴齿轮轮毂;第一离合器组件,该第一离合器组件设置成围绕所述半轴齿轮轮毂;和环形接合件,该环形接合件设置在半轴齿轮与壳体之间;环形接合件布置在半轴齿轮轮毂与壳体之间,环形接合件与半轴齿轮轮毂直接接触并与壳体直接接触,差速器是机械锁止差速器;差速器还包括:接合机构,接合机构构造成至少具有一能从缩进位置运动到伸出位置的接合机构部分;和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构造成与接合机构的部分相接合;差速器还包括第二离合器组件,该第二离合器组件设置成接近壳体的第一端部,还包括布置在所述凸轮半轴齿轮与第二离合器组件之间的离合器凸轮盘;离合器凸轮盘包括一组在径向外表面上的外齿,离合器凸轮盘包括具有多个凸轮斜面的凸轮表面;凸轮半轴齿轮包括一具有多个凸轮斜面和多个制动部的凸轮表面,多个制动部与所述离合器凸轮盘上的多个凸轮斜面相对应。但是这种行星齿轮的轮齿端部与行星齿轮本体的端面不在同一平面上,因此其在传动半轴齿轮时会阻碍半轴齿轮的运转,传动效率较低,并且所用的材料较多,生产成本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汽车差速器行星齿轮,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行星齿轮的轮齿端部与行星齿轮本体的端面不在同一平面上,因此其在传动半轴齿轮时会阻碍半轴齿轮的运转,传动效率较低,并且所用的材料较多,生产成本较大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差速器行星齿轮,包括行星齿轮本体,所述的行星齿轮本体的内部设有内孔,行星齿轮本体的外表面设有斜向设置的轮齿,轮齿的一端端面与行星齿轮本体的外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行星齿轮本体内部可以和转轴连接,行星齿轮本体外部的轮齿可以和半轴齿轮的轮齿进行啮合,从而可以完成传动。行星齿轮本体与轮齿为整体铸造而成,其渗碳层深0.8-1.2,表面硬度HRC58-64,心部硬度HRC33-48。轮齿的面锥角为43o36′11″,分锥角为35o32′16″,根锥角为29o50′53″。
作为优选,所述的轮齿的边角处设有缺口。设置缺口可以减小轮齿的体积,防止轮齿在转动时接触其它汽车零部件,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材料消耗。
作为优选,所述的行星齿轮本体内部的两端都设有倒角。倒角能够便于将半轴齿轮与其它汽车零部件进行装配,防止半轴齿轮划伤其它零部件。
因此,本实用新型将行星齿轮本体与轮齿的端面设置在同一个平面内,能够防止在传动时行星齿轮妨碍半轴齿轮进行旋转,传动效率较高,结构简单、合理。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行星齿轮本体1、内孔2、轮齿3、缺口4、倒角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本例的汽车差速器行星齿轮,如图1,有一个行星齿轮本体1,行星齿轮本体的内部设有内孔2,行星齿轮本体的外表面设有斜向设置的轮齿3,轮齿的一端端面与行星齿轮本体的外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轮齿的边角处设有缺口4。行星齿轮本体内部的两端都设有倒角5。
使用时,通过内孔2将行星齿轮本体1与传动轴连接在一起,再通过轮齿3与半轴齿轮啮合在一起即可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迈特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迈特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326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