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喷井自动泄压导向油嘴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30737.9 | 申请日: | 2011-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82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学;刘江林;张建兵;朱建林;马哲斌;丁超;彭明超;刘翔;王文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03 | 分类号: | E21B33/03;E21B3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李玉明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喷井 自动 导向 油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油地面喷嘴,是一种自喷油井自动泄压并具有导向功能的油嘴。
背景技术
在自喷井的生产过程中,通过油嘴来合理地控制生产压差,调节油井产量,避免地下亏空。使油井在合理的生产压差下高产稳产,延长油井自喷期,防止油井出砂。
A、由于砂蜡等的影响,经常会发生油嘴被异物堵住,就要对油嘴进行检查,检查更换油嘴时需要用捅针捅油嘴,排掉油嘴后面的余压,防止油嘴打出伤人。但在许多场合忘记用捅针捅油嘴,直接将油嘴拆下,实际工作中埋下了安全隐患。
B、油嘴的安装是用油嘴专用套筒扳手,将油嘴安装到井口嘴子套中,嘴子套纵深达400mm以上,内径仅为50mm;在安装时人的肉眼无法观察,只是凭借员工的手感,将油嘴的外螺纹与嘴子套的内螺纹进行对扣操作,错扣现象经常发生,增加了现场管理难度;
目前,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生产现场已经出现了自喷井井口导向油嘴,但不能够自动泄压;现有自喷井自动泄压的油嘴,又不具备导向功能;两者都不具备在高温情况下密封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喷井自动泄压导向油嘴,拆卸油嘴时管内剩余压力能自动泄压,不会因为管内存在剩余压力造成油嘴飞出伤人事故,并且具备导向功能,在安装工作中使用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自喷井自动泄压导向油嘴,主要由外六方体、挡片、外螺纹体、泄压槽和中心孔组成。外六方体的一端连接有圆形挡片,挡片的另一端连接有外螺纹体。外六方体、挡片和外螺纹体在同一条中心线上,其特征在于:在外螺纹体的另一端有锥度为60°的圆锥体;外六方体、挡片、外螺纹体和圆锥体有中心孔。在外螺纹体的外壁端部有与中心线平行的泄压槽。
泄压槽的深度在1~5mm之间,泄压槽的宽度在2~8mm之间,泄压槽的长度在5~16mm之间。
为了提高油嘴的高温密封性能,在挡片的一侧有铜密封垫。
简述自喷井自动泄压导向油嘴安装使用过程。安装时,圆锥体对准井口嘴子套,由于有圆锥体,对正非常方便。旋紧自喷井自动泄压导向油嘴,铜密封垫起到高温密封作用。参阅图3。需要卸下油嘴时,旋转外六方体带动外螺纹旋转,当外螺纹体从油嘴密封丝扣上旋出一半时,泄压槽露出,油嘴密封丝扣内端的井内剩余压力通过泄压槽泄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自喷井自动泄压导向油嘴,在风城油田作业区,投用了10个加工后的自喷井井口自动泄压导向油嘴。由于具有导向功能,安装时十分顺利,通过安全人员的现场带压拆卸实验,自动泄压油嘴在拆卸到还剩六扣时就顺利地自动泄压,由于泄压槽开在油嘴螺纹段,泄压过程油气喷向嘴子套管壁,没有异物从嘴子套中飞溅出来,不会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大大提高了油嘴的安全系数。操作方便,使用简单,因此大大降低了采油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提高了开井时率。
安全可靠,能够在操作时防止油嘴带压打出等情况,在忘记用捅针捅油嘴放余压的情况下能够自动泄压,保证了操作员工人身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喷井自动泄压导向油嘴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横剖面示意图。
图3是自喷井自动泄压油嘴在卸开时的泄压原理图。
图中,1.外六方体,2.挡片,3.外螺纹,4.泄压槽,5.中心孔,6-圆锥体,7-铜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以一个自喷井自动泄压导向油嘴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自喷井自动泄压导向油嘴,由外六方体1、挡片2、外螺纹体3、泄压槽4和中心孔5组成。外六方体1的一端连接有圆形挡片2,挡片2的另一端连接有外螺纹体3。外六方体1、挡片2和外螺纹体3在同一条中心线上。在外螺纹体3的另一端有锥度为60°的圆锥体6。外六方体1、挡片2、外螺纹体3和圆锥体6有直径为1.2mm的中心孔5(通孔)。在外螺纹体3的外壁端部有与中心线平行的泄压槽4。泄压槽4的深度4mm,泄压槽4的宽度6mm,泄压槽4的长度13mm。在挡片2外螺纹体3所在的一侧有一个厚度为2mm的环形铜密封垫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307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电脑控制式封隔器
- 下一篇:一种建筑保温装饰墙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