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隐形插座的办公桌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30054.3 | 申请日: | 2011-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6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任家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港风办公家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B13/08 | 分类号: | A47B13/08;H01R13/73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梁展湖 |
地址: | 401133***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隐形 插座 办公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办公用具,尤其涉及一种办公桌。
背景技术
在现代的办公室内,办公桌作为必备的办公用具。而现有的办公桌主要以追求美观、舒适、时尚为标准,在办公桌上往往摆放有电话、电脑、传真机等用电设备,这些用电设备的电源主要通过插线板连接供电。电源插座往往安装在墙壁或地面上,将插线板的插头插入电源插座上,然后再将用电设备的插头插入电源插座上。
上述将电源引入用电设备的方式,将导致办公桌的下方出现大量的电源线和插座,线路显得凌乱,既不方便清洁人员打扫清洁,办公人员的脚又易踩在电源插线板,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用电设备连接电源,且安全用电的带隐形插座的办公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隐形插座的办公桌,包括桌面和插座体,在桌面上设有可容纳插座体的腔体,在腔体的内壁上设有一环形凸台;所述插座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有转轴,左右两侧的转轴分别插入腔体对应侧的腔壁上并与腔壁间隙配合,所述转轴上套有扭力弹簧,扭力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转轴上,另一端压在环形凸台上;所述插座体的面板后侧与腔体的后侧壁铰接,插座体的面板前侧设置锁孔,所述腔体的前侧腔壁上设有与锁孔配合使用、且可前后移动的锁舌,所述桌面上设有可推动锁舌前后移动的推动按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插座体设置在桌面的角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桌面上设有插座体,使用时,将推动按钮向后推动,插座体在扭力弹簧的作用力下,前侧向上转动,露出插孔,用电设备的插头可直接插入该插座体上的插孔内,无需单独在办公桌的下方放置电源插头和电源线,既方便清洁人员打扫清洁,办公人员的脚又不会踩在电源插线板,用电更安全;不用该插座体时,只需将用电设备的插头拔下,按下插座体的面板,插座体的前侧向下转动,再将推动按钮向前推动,锁舌插入锁孔内,插座体的面板与桌面齐平。
附图说明
图1为带隐形插座的办公桌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插座体和桌面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如图1、2所示,带隐形插座的办公桌包括桌面1和插座体2。在桌面1上设有可容纳插座体2的腔体3,在腔体3的内壁上设有一环形凸台4。插座体2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有转轴5,左右两侧的转轴5分别插入腔体3对应侧的腔壁上并与腔壁间隙配合,转轴5上套有扭力弹簧6,扭力弹簧6的一端固定在转轴5上,扭力弹簧6的另一端压在环形凸台4上。插座体2的面板后侧与腔体3的后侧壁铰接,插座体2的面板前侧设置锁孔7,腔体3的前侧腔壁上设有与锁孔7配合使用、且可前后移动的锁舌,桌面1上设有可推动锁舌前后移动的推动按钮8。在图1、2中,桌面1上设有两个腔体3,腔体3内分别安装有插座体2。
本实施例中,插座体2设置在桌面1上,靠近桌面角,即使插座体2处于开启状态,插座体2也不会占用桌面1的有效使用空间。
使用该带隐形插座的办公桌时,将推动按钮8向后推动,锁舌脱离插座体2上的锁孔7,插座体2在扭力弹簧6的作用力下,插座体2的前侧向上转动,露出插孔,用电设备的插头可直接插入该插座体2上的插孔内,无需单独在办公桌的下方放置电源插头和电源线,既方便清洁人员打扫清洁,办公人员的脚又不会踩在电源插线板,用电更安全;不用该插座体时,只需将用电设备的插头拔下,按下插座体2的面板,插座体2的前侧向下转动,再将推动按钮8向前推动,锁舌插入锁孔7内,插座体2的面板与桌面1齐平。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港风办公家私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港风办公家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300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