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余热发电锅炉内导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28402.3 | 申请日: | 2011-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716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红;石振伟;孙路平;付建华;吴红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淅川中联水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2B37/00 | 分类号: | F22B37/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季发军 | 
| 地址: | 473058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余热 发电 锅炉 导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干法回转窑余热发电锅炉改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余热发电锅炉内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余热发电锅炉在水泥企业生产中做为重点机械设备,其利用余热进行发电,每年可节约大量的煤碳,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资源,是循环经济利用的典范;然而锅炉保养与维护自然成为重中之重,稍有差错将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且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给企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我公司锅炉沉降室在安装初期,因结构不合理,锅炉进口没有进行改造,余热发电锅炉在运行仅一年多时间就因为风速高,粉尘大,出现锅炉管排磨损严重,漏水,锅炉内部堵塞,影响发电量,被迫停产检修更换管排,给公司造成了数百万元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大粉尘的阻力,提高沉降室的沉降效率,减小粗粉对锅炉管道的磨损,提高锅炉管排的使用寿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余热发电锅炉内导流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余热发电锅炉内导流装置,设置在锅炉进口和沉降室内,包括在所述锅炉进口下部、过热器的上部设置的两层导流机构,所述导流机构为两排朝上角铁平行缝板,所述上排朝上角铁平行缝板的空隙设置在下排朝上角铁平行缝板的开口上。
所述沉降室内自上而下设置一段网状导流片,所述网状导流片的下端设置与沉降室角部连接的倾斜导流片,所述倾斜导流片上密排竖列片。
本实用新型余热发电锅炉内导流装置通过在锅炉进口和沉降室内加装导流机构后,锅炉进口下部、过热器的上部设置的两排朝上角铁平行缝板,所述上排朝上角铁平行缝板的空隙设置在下排朝上角铁平行缝板的开口上,产生的粉尘易清理,沉降室内自上而下设置一段网状导流片,所述网状导流片的下端设置与沉降室角部连接的倾斜导流片,所述倾斜导流片上密排竖列片,效果明显,极大的提高了尘降效率,且改造后运行半年后锅炉内部第一层管排没有磨损现象,锅炉内部也没有出现漏水现象,为余热发电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锅炉进口内导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沉降室内导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余热发电锅炉内导流装置,设置在锅炉进口1和沉降室2内,包括在所述锅炉进口1下部、过热器2的上部设置的两层导流机构3,所述导流机构3为两排朝上角铁平行缝板,所述上排朝上角铁平行缝板的空隙设置在下排朝上角铁平行缝板的开口上。
所述沉降室4内自上而下设置一段网状导流片5,所述网状导流片5的下端设置与沉降室4角部连接的倾斜导流片6,所述倾斜导流片6上密排竖列片。
本实用新型余热发电锅炉内导流装置通过在锅炉进口和沉降室内加装导流机构后,锅炉进口下部、过热器的上部设置的两排朝上角铁平行缝板,所述上排朝上角铁平行缝板的空隙设置在下排朝上角铁平行缝板的开口上,产生的粉尘易清理,沉降室内自上而下设置一段网状导流片,所述网状导流片的下端设置与沉降室角部连接的倾斜导流片,所述倾斜导流片上密排竖列片,沉降室下粉尘的筛余量用0.08mm的方孔筛筛余有原来的80%减小到现在的40%左右,效果明显,极大的提高了尘降效率,且改造后运行半年后锅炉内部第一层管排没有磨损现象,锅炉内部也没有出现漏水现象,为余热发电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淅川中联水泥有限公司,未经淅川中联水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284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