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食用菌菌种袋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25698.3 | 申请日: | 2011-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0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焦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森源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 地址: | 4442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用菌 菌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培养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用菌菌种袋,适用于袋装食用菌菌种产品使用。
背景技术
在袋装食用菌菌种生产时,一般使用单层的透明塑料菌袋,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装入菌袋,用封口物封口,再进行灭菌、接种、培养等工序。对菌袋的要求一是密封性好,能隔离外界杂菌污染,而且有一定的透明度,便于观察菌丝生长和是否出现杂菌污染等情况。现有的菌袋多使用聚乙烯或聚丙烯菌袋,使用方便,透明度高。但食用菌菌丝体在生长期是不需要光线的,生长后期光线强则菌丝老化快,强光会抑制菌丝生长甚至致其死亡,且菌种袋容易划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食用菌菌种袋,即保证食用菌菌种前期菌丝生长观察的要求,又能使菌种避免光线照射,尤其是菌种全部长满菌袋以后,能延缓菌种老化速度,延长菌种的使用期限。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食用菌菌种袋,包括内袋、外袋,内袋为透明塑料,一端封口,另一端开口,内袋封口的一端装有菌种培养料,外袋为黑色热收缩塑料且套设在内袋装有菌种培养料的部分。
如上所述的外袋两端为开口。
如上所述的内袋和外袋的横截面为圆形。
如上所述的内袋的厚度为30~60微米。
如上所述的外袋的厚度为20~50微米。
如上所述的外袋的横截面直径比内袋的横截面直径大0.5厘米。
如上所述的内袋长度比外袋长度长15厘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和优点:
1、在菌种培养、储藏、运输、销售、使用时,可以避免菌种被划破,对菌种起到了保护作用;
2、使菌种避免光照,使菌种生长更健壮,还能延缓菌种老化速度,延长菌种的使用期限。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食用菌菌种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食用菌菌种袋,包括内袋1和外袋2,内袋1为透明塑料,一端封口,另一端开口,内袋1封口的一端装有菌种培养料,外袋2为黑色热收缩塑料且套设在内袋1装有菌种培养料的部分。外袋2两端为开口。内袋1和外袋2的横截面为圆形。内袋1的厚度为30~60微米。外袋2的厚度为20~50微米。外袋2的横截面直径比内袋1的横截面直径大0.5厘米。内袋1长度比外袋2长度长15厘米。
菌种培养期间,黑色的外袋可以给菌种遮光,使菌丝生长更健壮,菌种操作管理时,外袋可以对菌种内袋起到保护作用,减少了内袋被划破的机会,观察菌种情况时,只要将外袋轻轻在菌种上下移动一下,即可观察。菌种长满后,用适温的热风快速使热收缩膜袋缩紧,包住菌种,在菌种储藏、运输、销售、使用时,都可以避免菌种被划破,对菌种起到了保护作用,也都可以使成熟的菌种避免光照,能延缓菌种老化速度,延长菌种的使用期限。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森源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宜昌森源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256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遗骨结晶体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利用醋酸尾气制取氢气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