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照明用LED驱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22838.1 | 申请日: | 2011-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60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台宪青;王艳军;孙常东;武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山东华鼎伟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H02M7/162;H02M1/4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led 驱动器 | ||
1.一种照明用LED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用LLC谐振变换拓扑结构,将交流市电变为低压直流电的AC/DC模块;以及
与所述AC/DC模块相连接的恒流控制模块,其以所述低压直流电作为驱动电压输出恒定电流,以实现恒流驱动LED光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用LED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AC/DC模块包括:
对交流市电进行整流的电磁滤波及输入整流电路;
与所述电磁滤波及输入整流电路相连接的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其调整经过电磁滤波及输入整流电路后输出的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差,同时将整流后的直流电压升压至预定电压;
与所述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相连接的LLC谐振控制电路,其以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输入电压,控制开关器件实现在零电压和零电流条件下的开通或关断,将直流电压被转换成方波电压输出至变压器初级端,再经由变压器次级端输出至输出整流及滤波电路;
与所述变压器次级端相连接的输出整流及滤波电路,其将通过变压器次级端输出的电压进行整流及滤波,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用于驱动所述恒流控制模块;
与输出整流及滤波电路相连接的反馈控制回路,其通过采集输出整流及滤波电路的输出电压变化量来反馈给主控制器;以及
与所述反馈控制回路相连接的主控制器,其根据反馈的电压变化量来调整LLC谐振控制电路的输出频率;并与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相连接,在输入的交流电压小于或大于预定电压值时对PFC开关频率进行调节,使得输入电压被调整到预定数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用LED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滤波及输入整流电路包括保险丝(F1),压敏电阻(RV1),热敏电阻(RT1),第一电容(C1),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七电容(C7),电感(L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六电 阻(R6),第八电阻(R8),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和整流桥(BD1);
其中,保险丝(F1)的输入端接电源输入的正极,输出端接压敏电阻(RV1),热敏电阻(RT1)的一端;热敏电阻(RT1)接第三电容(C3)的正极,热敏电阻(RV1)接第三电容(C3)的负极;第三电容(C3)的两个输出端接电感(L1)的输入端;电感输出的正极接第一电容(C1),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第五电容(C5),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接电感(L1)的负极;第一电容(C1)的正极接电阻(R1),电阻(R1)的另一端接第二电阻(R2),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第三电阻(R3),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电感的负极;第一电阻(R1)接第四电容(C4)的正极,第四电容(C4)的负极接电感的负极,第四电容(C4)接整流桥(DB1)正极,整流桥输出端接第七电容(C7)与PFC控制电路;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接第八电阻(R8)和第六电阻(R6)与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接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接主控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用LED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敏电阻(RT1)用于限制浪涌电流,所述压敏电阻(RV1)用于限制浪涌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用LED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包括第七电阻(R7),第九电阻(R9),第四十四电阻(R44),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四十电容(C40),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三极管(Q1),第三三极管(Q3),第二开关管(Q2),第四电感(L4);
其中,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第四电感(L4)的输入端,第四电感(L4)的输出端接电源控制电路;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第九电容(C9)正极,第四十电容(C40);第二二极管(D2)正极接第二开关管(Q2)输出端;主控制器接第四十四电阻(R44);第四十四电阻(R44)的另一端接第九电阻(R9),第一三极管(Q1)、第三三极管(Q3)的输入端;第十电容(C10)接第一三极管(Q1)的输出端,第十电容(C10)另一端接第九电阻(R9)与地线;第三三极 管(Q3)的输出端接第七电阻(R7),第三三极管的输入端接第二三极管(Q2)的输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山东华鼎伟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山东华鼎伟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2283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