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手术抢救病床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21897.7 | 申请日: | 2011-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4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林攻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市晋安区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G13/00 | 分类号: | A61G13/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 地址: | 350009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手术 抢救 病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手术抢救病床,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病人需要进行某些手术前,都需要注射药剂,可是现有的抢救病床很窄,护士将会很难对其进行注射,而且还很容易血管被针头扎破,给病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手术抢救病床,该病床可以安全的完成对即将上手术台病人的注射工作,防止病人转动时针头扎破血管,避免了不必要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一种新型手术抢救病床,包括床架及设置床架上方的床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床面板两旁侧均设有位于床面板两端的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之间连接有圆杆,圆杆上套设有一可绕着圆杆旋转且短于圆杆的转板;位于第一支撑块与转板之间的圆杆上套设有压缩弹簧;转板位于第二支撑块一侧端设置有定位板块,第二支撑块的顶部及外侧端均设有凹槽用于插接定位板块达到转板固定的目的。
进一步地,两凹槽的夹角为60°~90°。
进一步地,上述床架底端设置有4个脚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结构简单、新颖;可以安全的完成对即将上手术台病人的注射工作,防止病人转动时针头扎破血管,避免了不必要的危险;而且操作简单,不费力,适合不同体格的病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支撑块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1为床架;2为床面板;3为圆杆;4为转板;5为压缩弹簧;6为脚轮;7为凹槽;21为第一支撑块;22为第二支撑块;41为定位板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参考图例,一种新型手术抢救病床,包括床架1及设置床架1上方的床面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床面板2两旁侧均设有位于床面板2两端的第一支撑块21和第二支撑块22,第一支撑块21与第二支撑块22之间连接有圆杆3,圆杆3上套设有一可绕着圆杆3旋转且短于圆杆3的转板4;位于第一支撑块21与转板4之间的圆杆3上套设有压缩弹簧5;转板4位于第二支撑块22一侧端设置有定位板块41,第二支撑块22的顶部及外侧端均设有凹槽7用于插接定位板块41达到转板4固定的目的。
两凹槽7的夹角为60°~90°。
上述床架1底端设置有4个脚轮6。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只需将转板往第一支撑块方向挤压,转动,找到定位板块需要嵌入的凹槽并卸去对转板的作用力即可。当定位板块嵌入第二支撑块顶部的凹槽时,这时由于转板的高度方向与床面板向垂直,即实现了不让病人滚离病床;当定位板块嵌入第二支撑块外侧端的凹槽时,这时的两转板均向外翻转,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两凹槽的夹角为90°,此时转板与床面板处于相同的平面上,这样的空间就大,可以安全的完成对病人的注射工作。
而且现有的手术抢救病床一般较窄,有时较为肥胖的病人就可以使用本实用新型即可解决窄小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市晋安区医院,未经福州市晋安区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218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