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压绞盘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21847.9 | 申请日: | 2011-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588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纲;王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诺和机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D1/74 | 分类号: | B66D1/74;B66D1/08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魏亮 |
| 地址: | 321017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绞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绞盘。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液压绞盘,采用四级减速结构,且一、二级为差齿转动结构。刹车机构在减速箱内,为棘轮刹车。马达直接由动力油源驱动。马达在滚筒一侧、减速机构、刹车机构在滚筒另一侧。
现有技术减速机构复杂、效率差;棘轮刹车噪音大、制动扭矩较低,且为单向制动。绞盘动载性能与油源及负载的影响较大。外形不对称,马达一侧外形单薄,减速箱、刹车一侧外形笨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压绞盘,效率高、性能好,噪音低;刹车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液压绞盘,包括液压马达、联轴器、传动杆、刹车组件和支架,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出轴通过所述联轴器连接所述传动杆,所述液压马达通过安装盘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刹车组件设于所述安装盘内,所述刹车组件包括刹车片组、压力盘和弹性件,所述压力盘的一侧与所述安装盘的内侧之间设有独立的油腔和空腔,所述刹车片组设于所述空腔内并与所述联轴器通过多边形孔套接,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压力盘的另一侧并与所述支架的端面相抵触,所述液压马达的供油系统包括通过双油路依次连接的油箱、三位四通电磁阀和梭阀,所述梭阀的压力油口通过油管连通所述油腔。
作为优选,所述刹车片组设于所述空腔内并与所述联轴器通过六边形孔套接。
作为优选,所述梭阀的两个工作油口分别通过两个平衡阀连接所述液压马达。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件为碟形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油腔内设有Y形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马达输出轴端制动,制动扭矩大,安全可靠,效率高、性能好,噪音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压绞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液压绞盘的液压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液压绞盘,包括液压马达1、联轴器2、传动杆3、刹车组件4和支架5,所述液压马达1的输出轴通过所述联轴器2连接所述传动杆3,所述液压马达1通过安装盘6固定于所述支架5上,所述刹车组件设于所述安装盘6内,所述刹车组件包括刹车片组41、压力盘42和碟形弹簧43,所述压力盘42的一侧与所述安装盘6的内侧之间设有独立的油腔61和空腔62,所述刹车片组41设于所述空腔62内,所述刹车片组41的中心设有六边形孔,所述联轴器2位于所述空腔62内的部分为六棱柱状,所述刹车片组41与所述联轴器2通过六边形孔套接,所述碟形弹簧43设于所述压力盘42的另一侧并与所述支架5的端面相抵触,所述液压马达1的供油系统包括通过双油路依次连接的油箱7、三位四通电磁阀8和梭阀9,所述梭阀9的压力油口通过油管连通所述油腔61。所述梭阀9的两个工作油口分别通过两个平衡阀10连接所述液压马达1,梭阀9和两个平衡阀10组成一个阀块11。所述油腔61内设有Y形密封圈611。
平衡阀也称限速锁,是一种外控内泄式单向顺序阀,由一个单向阀和一个顺序阀并在一起使用,液压回路中,可以闭锁液压缸或马达油路中的油液,使液压缸或马达不会因负载自重下滑,此时起闭锁作用。当液压缸或马达需要运动时,通过向另一油路通液,同时通过平衡阀内部油路控制顺序阀打开使回路接通,实现其运动。由于在工作时在工作回路中建立一定的背压,不至于因自重超速下滑而使液压缸或马达的主工作产生负压,因此不会发生冲击和振动。
液压回路工作原理:绞盘的拖曳作业由一个大转矩液压马达驱动绞盘来完成。液压马达的正反转由一个三位四通电磁阀控制。回路中设有平衡阀,用以防止负载因自重而下滑。由于液压马达有一定的内泄漏量,当负载停在中途时,尽管回路中设有平衡阀,重物仍会向下缓慢下滑,为此,在液压马达的驱动轴上设置了刹车组件。当绞盘工作时,在系统油压的作用下,刹车片松开,当液压马达停止转动时,在碟形弹簧的作用下,刹车片将轴抱死进行制动。
如图2所示,油泵12在电机的带动下,开始供油。电磁阀未动作时,处于中位,液压油通过电磁阀P口、T口回油到油箱,绞盘不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诺和机电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诺和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218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挖钻机加强型上车架纵梁
- 下一篇:自走式中耕追肥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