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扇形段远程调辊缝液压缸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20994.4 | 申请日: | 2011-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81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李生斌;李向辉;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2 | 分类号: | B22D11/12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李东京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扇形 远程 调辊缝 液压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液压装置,特别是一种扇形段远程调辊缝液压缸阀装置。它能实现连铸机扇形段远程辊缝调节和连铸机动态轻压下的液压伺服控制功能。
背景技术
扇形段远程调辊缝液压缸阀装置通常由执行元件(伺服液压缸)、控制元件(电液伺服阀)、检测元件(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等组成。控制和检测元件通过一个控制阀装置去控制执行元件(伺服液压缸),由于多了一个控制阀装置,使管路复杂,油路增长,动态性能下降。中间控制阀装置的存在使得配管复杂,漏油点增多,可靠性降低。同时也增加了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动态稳定性和响应快速性,且制造成本低的扇形段远程调辊缝液压缸阀装置。
故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扇形段远程调辊缝液压缸阀装置,包括伺服液压缸、电液伺服阀、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液伺服阀、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直接安装在所述伺服液压缸后端盖上。
所述伺服液压缸后端盖上设置有第一叠加阀、第二叠加阀和第三叠加阀。
所述第一叠加阀安装在伺服液压缸后端盖的左边,第二叠加阀安装在伺服液压缸后端盖的上边,第三叠加阀安装在伺服液压缸的后端盖的右边。
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在伺服液压缸的后端盖的中心位置;所述压力传感器是两个,其中之一设置在第三叠加阀的右边,另一个压力传感器则设置在位移传感器的下方。
所述伺服液压缸后端盖上设置有防护罩,且该防护罩是密封的,其内充有冷却气体。
所述冷却气体是氮气或仪表压缩空气,该冷却气体的压力是0.4~0.7MPa。
所述防护罩右端设置有检查孔盖,其顶部设置有集成接线盒。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结构简单紧凑,省略了中间阀块,降低了制造成本。这种一体化集成结构缩短了流体通道的长度,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动态刚性和响应快速性、容易实现不同的控制功能、性能可靠、装拆维护方便及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不含防护罩)。
附图标记说明:1、检查孔盖; 2、防护罩;3、电液伺服阀;4、位移传感器;5、9,压力传感器;6、集成接线盒;7、伺服液压缸后端盖;8、伺服液压缸本体;10、第一叠加阀组;11、第二叠加阀组;12、第三叠加阀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这种扇形段远程调辊缝液压缸阀装置,包括伺服液压缸、电液伺服阀、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扇形段远程调辊缝液压缸阀装置,它的电液伺服阀3、位移传感器4、压力传感器5直接安装在伺服液压缸后端盖7上,结构简单紧凑,省略了中间阀块,降低了制造成本。这种一体化集成结构缩短了流体通道的长度,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动态刚性和响应快速性。
伺服液压缸后端盖7上可以设置有内设阻尼从而将电液伺服阀控制改为高速开关阀加阻尼的控制方式的第一叠加阀10、实现在供油切断后伺服液压缸两腔的保压功能的第二叠加阀11和实现伺服液压缸两腔压力的安全保护和远程泄压功能的第三叠加阀12。本实施例没有详细叙述的部件和结构属本行业的公知部件和常用结构或常用手段这里不一一叙述。
实施例2:如图1和图2所示,它在上述基础上如图2所示在第一叠加阀10安装在伺服液压缸后端盖7的左边,第二叠加阀11安装在伺服液压缸后端盖7的上边,第三叠加阀12安装在伺服液压缸后端盖7的右边。
位移传感器4可以设置在伺服液压缸后端盖7的中心位置;压力传感器5是两个,其中之一设置在第三叠加阀12的右边,另一个压力传感器9则设置在位移传感器4的下方。
伺服液压缸后端盖7上可以设置有防护罩2,且该防护罩2是密封的,其内充有防止热辐射和冷凝水对电液伺服阀3、位移传感器4、压力传感器5、9,第一叠加阀10、第二叠加阀11和第三叠加阀12造成危害的冷却气体,冷却气体可以采用氮气或仪表压缩空气,气体压力通常为0.4~0.7MPa,对控制元件和检测元件进行保护,防止热辐射和冷凝水对液压电气元件的危害,改善了控制元件和检测元件工作的环境条件,提高了伺服系统的可靠性。
防护罩2右端可以设置有检查孔盖1,方便了现场的维护和检查;其顶部设置有集成接线盒6。
结构简单紧凑,省略了中间阀块,降低了制造成本。这种一体化集成结构缩短了流体通道的长度,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动态刚性和响应快速性、容易实现不同的控制功能、性能可靠、装拆维护方便及长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209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