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强海流主辅双浮标锚定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20710.1 | 申请日: | 2011-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0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愉强;王俊勤;何红辉;刘同木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海洋局南海工程勘察中心 |
主分类号: | B63B22/04 | 分类号: | B63B22/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何本谦 |
地址: | 510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流 主辅双 浮标 锚定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浮标锚定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抗强海流主辅双浮标锚定系统,特别适合海流比较大的海域投放浮标使用。
背景技术
目前,单标单锚的浮标装置已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一般海区的大型浮标中应用得最多,它具有投放、回收、使用和管理都比较方便的优点,而且造价也较低。然而,对于一些特殊海况的海域,例如近海、河口、湾口以及海峡潮大流急的海区以及一些要求测量多层水深中各参数的场合,这种单标单锚的浮标系统就难以胜任,其原因是强大的海流很容易使这种浮标发生倾斜,使浮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变差,标体下沉、吃水线上升,其随波性亦急剧下降,无法准确测量波高值。此外,由于锚链的倾斜度随潮流的大小而变化亦无法用锚链的长度确定水下各层次的准确深度,使锚链悬挂体感器测量各层参数不能实现。上述问题正是现有技术一直存在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抗强海流主辅双浮标锚定系统,它能有效地克服现有单标单锚的浮标装置在海流强大的海区容易发生倾斜所产生的问题,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实用有效。
上述任务是以这样的方式实现的:一种抗强海流主辅双浮标锚定系统,包括有主浮标、锚链、沉块和锚,其特征是还有一个辅助浮标,所述的辅助浮标与主浮标水平锚链连接后,再与海底的沉块锚链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进一步完善:
所述的辅助浮标与主浮标之间的锚链以10~12米为合适。
在辅助浮标与主浮标之间的锚链上间隔设有若干个浮子,以便于防止锚链过渡下沉,使水面式辅助浮标和浮标之间的拉力方向接近水平。
所述的辅助浮标以浮球形为合适,可减少水流阻力。
在浮标下面设置重块,降低主浮标重心,提高主浮标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辅助浮标之后,辅助浮标与主浮标之间是水平联接,辅助浮标与沉块的联接比较垂直,锚链拉力的垂直分力全部由辅助浮标来承担,不作用在主浮标上,使主浮标不下沉,起伏运动不受制约,随波性亦不会因海流增大而下降,更主要的是锚链拉力不产生主浮标的倾侧力矩,主浮标不发生倾斜,因此大大提高了主浮标的抗流能力,经测试,其抵抗最大流速可达4.5米/秒,而普通浮标最大的抗流能力只有2米/秒甚至更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单标单锚的浮标装置在海流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倾斜而无法准确测量有关参数或失效的问题,而且结构简单实用,使用方便亦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抗强海流主辅双浮标锚定系统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一种抗强海流主辅双浮标锚定系统,包括有主浮标1、锚链2、沉块3和锚4,其特征是还有一个辅助浮标5,所述的辅助浮标5与主浮标1水平锚链2连接后,再与海底的沉块3锚链2连接。
实施例1,所述的辅助浮标5与主浮标1之间的锚链2长度为10米。
实施例2,在辅助浮标5与主浮标1之间的锚链2上间隔设有若干个浮子6。
实施例3,所述的辅助浮标5为球形。
实施例4,在主浮标1的下面还设有重块7。
在实施时所述的辅助浮标5亦可以采用潜浮标,其优点是不受风浪影响,没有较大的波浪起伏运动,也不受风吹移动,有相对的稳定性。此外,采用潜浮标亦有助于测各层水深。然而,由于潜浮标回收比较麻烦,而它与浮标的联系不在一水平面上,在海流作用亦会发生倾斜。因此,为了解决浮标的倾斜,免受海流的冲击,还是采用辅助浮标最为合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海洋局南海工程勘察中心,未经国家海洋局南海工程勘察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207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超声波烫钻机的激光灯组件
- 下一篇:离心通风机传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