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换向阀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20186.8 | 申请日: | 2011-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0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 发明(设计)人: | 皇甫岳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皇甫岳伟 |
| 主分类号: | F16K11/10 | 分类号: | F16K11/10 |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 |
| 地址: | 31550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向 结构 | ||
1.一种换向阀结构,包括有由阀体、设置在所述阀体内的第一阀腔和设置在第一阀腔内的第一阀杆构成的操纵换向阀,所述阀体上设有供压力介质排出的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和供压力介质进入的进口,以及通过所述第一阀腔连通所述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和进口的第一回流通道和第二回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还设有第二阀腔,第二阀腔内设有将第二阀腔分隔为第一分腔和第二分腔的第二阀杆;所述阀体上还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分腔和外界设备的第一循环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分腔和外界设备的第二循环通道;所述阀体内还设有使压力介质由所述第一循环通道流向所述第一分腔的第一阻尼孔、使压力介质由所述的第二循环通道流向所述第二分腔的第二阻尼孔,所述阀体上还设有使所述压力介质由所述第一分腔流向所述第一循环通道的第一溢流阀、使压力介质由所述的第二分腔流向所述第二循环通道的第二溢流阀;
当一个状态下,外力驱动第二阀杆动作,所述进口内压力介质经过操纵换向阀后,通过一个回流通道、第二阀腔的一个分腔连通一循环通道的一端,另一循环通道的另一端再连通第二阀腔的另一分腔,经另一个回流通道、操纵换向阀和一个出口连通,以相对大流量工作;
当另一个状态下,外力驱动第二阀杆反向动作,进口的压力介质经过操纵换向阀后,通过一个回流通道、第二阀腔的一个分腔,需经过与该分腔向对应的溢流阀连通一循环通道的一端,另一循环通道的另一端需通过第二阀腔的另一分腔上的阻尼孔,经另一个回流通道、操纵换向阀和一个出口连通,以相对小流量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设有第一锥形阀腔和第二锥形阀腔,所述第一溢流阀和所述第二溢流阀的第一锥形阀芯和第二锥形阀芯分别容置在所述的第一锥形阀腔和第二锥形阀腔内,并且第一锥形阀芯和第二锥形阀芯与各自对应的第一锥形阀腔和第二锥形阀腔之间具有间隙或者沟槽,该间隙或者沟槽构成所述的第一阻尼孔和第二阻尼孔;所述阀体上还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循环通道和所述第一锥形阀腔、连通所述第二循环通道和所述第二锥形阀腔的第一侧流孔和第二侧流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向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所述的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和进口在所述第一阀杆的周壁上间隔设有与所述第一阀腔的内周壁密封接触的第一凸楞、第二凸楞、第三凸楞和第四凸楞;这四个凸楞随所述第一阀杆的运动而改变各自与所述第一阀腔内周壁的接触位置从而改变所述的第一回流通道、第二回流通道与第一出口、第二出口、进口之间的连通关系;所述第二阀杆的周壁上间隔设有四个与所述的第二阀腔的内周壁密封连接的凸缘,这四个凸缘随所述第二阀杆的运动而改变各自与所述第二阀腔的连接位置从而改变所述的第一循环通道、第二循环通道与所述第一回流 通道和第二回流通道之间的连通关系;并且四个凸缘中间位置的两个凸缘与所述第二阀腔的内周壁处于常闭状态以使所述的第一回流通道和第二回流通道始终相隔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向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溢流阀包括设置在所述阀体内的连通所述第二阀腔与所述第一侧流孔的第一溢流孔、设置在第一溢流孔上的第一压片和控制所述第一压片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溢流孔的弹性件以及所述的第一锥形阀芯,弹性件支撑在第一压片和第一锥形阀芯之间;所述第二溢流阀包括设置在所述阀体内的连通所述第二阀腔与所述第二侧流孔的第二溢流孔、设置在第二溢流孔上的第二压片和控制所述第二压片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溢流孔的弹性件以及所述的第二锥形阀芯,弹性件支撑在第二压片和第二锥形阀芯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皇甫岳伟,未经皇甫岳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2018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