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皮筋捆扎筒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17099.7 | 申请日: | 2011-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461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 发明(设计)人: | 卢慧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慧琳 |
| 主分类号: | B65D59/04 | 分类号: | B65D59/04;B65D85/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皮筋 捆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捆绑工具,特别是指一种配合皮筋使用的用于捆绑、束扎纸卷或其它柔性面材卷的皮筋捆扎筒。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如教师等职业人士手头上经常会有存在一些试卷、档案等等材料,这些案卷的尺寸与普通的文件所用的纸张不同,都是较大、较长的纸卷,因此这些案卷无法像按普通的纸质文件那样收藏存放以及携带,因此那些职业人士会使用橡皮筋等弹性的套圈将其束扎成纸卷以便携带或存放。但是以上所述的方法虽为一种常用方式,但是依然储存在着不方便操作之处,因为橡皮筋的原始直径较小,而纸卷的直径较大,因此在将橡皮筋束扎在纸卷上时很不方便操作,有时甚至会弄得手忙脚乱,更有甚者纸卷还会散落在地,进一步对使用者带来不便。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即成为本实用新型研究的对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皮筋捆扎筒,其主要解决人们在使用橡皮筋等弹性套圈捆绑束扎柔性卷材时不方便操作的问题。以上为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皮筋捆扎筒,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筒身,所述筒身为喇叭形的筒管,所述筒身具有中心通孔,所述筒身上位于喇叭形筒管的较小的一端设置有轴端挡圈,所述筒身上还开设有手指槽。
优选方式:所述筒身上沿轴向设置有若干卡键,利用所述卡键构成所述筒身上的橡皮筋定位阶,使得所述筒身上可均匀的圈套橡皮筋,方便使用者通过从所述手指槽中勾选橡皮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皮筋捆扎筒,其在具体实施时,在喇叭形的所述筒身上可提前圈套上若干橡皮筋,借助所述轴端挡圈挡住所述橡皮筋,防止其顺着喇叭形的所述筒身滑落,再将纸卷等柔性卷材插设在所述中心通孔中,使用者可将手指探入所述手指槽中并向外勾起所需的橡皮筋从所述筒身上拉滑下来,从而套上插设在所述中心通孔中的柔性卷材上,以达到快速、方便的捆绑、束扎所述柔性卷材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1至4以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皮筋捆扎筒作更为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皮筋捆扎筒,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筒身10,所述筒身10为喇叭形的筒管,所述筒身10具有中心通孔11,所述筒身10上位于喇叭形筒管的较小的一端设置有轴端挡圈12,所述筒身10上还开设有手指槽13,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在喇叭形的所述筒身10上可提前圈套上若干橡皮筋1,借助所述轴端挡圈12挡住所述橡皮筋1,防止其顺着喇叭形的所述筒身10滑落,再将纸卷等柔性卷材插设在所述中心通孔11中,使用者可将手指探入所述手指槽13中并向外勾起所需的橡皮筋1从所述筒身10上拉滑下来,从而套上插设在所述中心通孔11中的柔性卷材上,以达到快速、方便的捆绑、束扎所述柔性卷材的目的。
较佳实施例:如图3、4所示,所述筒身10上沿轴向设置有若干卡键14,利用所述卡键14构成所述筒身10上的橡皮筋定位阶,使得所述筒身10上可均匀的圈套橡皮筋,方便使用者通过从所述手指槽13中勾选橡皮筋。
综合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充分有效的完成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及功能原理都已经在实施例中得到充分的验证,而能达到预期的功效及目的,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也可以根据这些原理进行变换,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切在申请专利范围中所提到范围内的所有替换内容。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所作的等效变化,皆属本案申请的专利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慧琳,未经卢慧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170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有机区和无机区的复合颗粒
- 下一篇:协同作用的混合物和应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