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脱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16957.6 | 申请日: | 201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55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文;张殿印;孙玉成;李富林;张广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柯林柯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12 | 分类号: | B01D4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1 | 代理人: | 杨颖;张一军 |
地址: | 100015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水装置,更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烟气净化系统的低阻高效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含湿较高的烟气净化系统中须装有脱水器,使气体与水滴分离。脱水的状况直接关系到烟气净化的效率、风机叶片的寿命及管道阀门的维护等。常见的脱水器有弯头脱水器、旋流脱水器、重力挡板脱水器、丝网脱水器等。弯头脱水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紧凑,可以分离粒径大于30微米的水滴,但其缺点是阻损较高,而且对于较细的水滴,分离效率较低。旋流脱水器虽可以分离较细的水滴,但阻损较高。重力档板脱水器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但占地面积大,分离效率低。丝网脱水器可以脱除粒径2-5微米的雾滴,脱水效率高,但其缺点是易堵塞,阻损高。
第ZL200720190632.4号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离心式无动力脱水器,其中叶轮在气流作用下产生自转,产生涡旋效果,气流速度越快,则叶片旋转速度越快,从而产生更大的离心力,将烟气中的液滴抛到壳体壁上。这种脱水器脱水效率高,但其缺点是由于叶片快速旋转,对于叶片的动平衡及叶片轴承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当烟气中含有粉尘时,叶片极易磨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阻损低、脱水效率高的脱水装置,这种脱水装置可捕集烟气中的粗颗粒粉尘。作为脱水装置,该装置可以水平方式直接安装于含湿较高的烟气管路中,用来为气体除湿。这种脱水装置也可以作为干式除尘器的前级火花捕集器,用来捕集粗颗粒固体(如粗颗粒高温粉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水装置包括:导流舱、分离舱及收集舱,其中导流舱置于分离舱前端,收集舱置于分离舱下方。导流舱包括导流锥、圆筒壳以及固定于导流锥及圆筒壳之间的导流叶片;分离舱包括锥筒壳、挡水腔及排风管;收集舱包括锥斗和排污阀。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该脱水装置的导流锥包括前锥段、直筒段及后锥段。前锥段的锥角α在0-90°范围内,优选地,锥角α在10-60°范围内。后锥段的锥角β在0-90°范围内,优选地,锥角β在5-60°范围内。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上述导流叶片的螺旋角度在10-20°范围内,优选地,导流叶片的螺旋角度在18-20°范围内,导流叶片的数量在4-16片范围内。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导流舱的圆筒壳的直径D与导流锥的直筒段的直径D1的比值,即D/D1在2-3范围内,优选地,D/D1在2.3-2.5范围内。导流舱的圆筒壳长度L与直径D的比值(长径比L/D)在0.6-0.9范围内,优选地,长径比L/D在0.7-0.8范围内。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分离舱的锥度,即(D2-D)/L1在0.3-0.6范围内,优选地,该锥度在0.4-0.5范围内,其中D2表示分离舱的直径,L1表示锥筒壳的轴向长度。
应当理解,对于本实用新型,无论是前面的概述还是下面的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其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技术方案提供说明,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详细描述并结合附图,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脱水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脱水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脱水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对于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使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
如图1至图3中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脱水装置包括:导流舱1,分离舱2及收集舱3。导流舱1置于分离舱2的前端,收集舱3置于分离舱2的下方。其中导流舱1包括一个导流锥4、圆筒壳5以及固定于导流锥4及圆筒壳5之间的导流叶片6。分离舱2包括锥筒壳7、挡水腔10及排风管8,分离舱2通过锥筒壳7与导流舱1相连接。收集舱3包括锥斗9和排污阀14。
导流舱1的导流锥4包括前锥段11、直筒段12及后锥段13。前锥段的锥角α在0-90°范围内,优选地,锥角α在10-60°范围内。后锥段的锥角β在0-90°范围内,优选地,锥角β在5-60°范围内。通过合适地选择前锥段和后锥段的锥角,可以减少紊流,降低阻损。
导流叶片的螺旋角度在10-20°范围内,优选地,导流叶片的螺旋角度在10-18°范围内。导流叶片的数量为4-16片,优选地,导流叶片数量为6-12片。通过合适地选择导流叶片的螺旋角度和导流叶片的数量,可以实现低阻高效地脱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柯林柯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柯林柯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169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