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脉冲调速器的机电切换控制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13187.X | 申请日: | 201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80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杨恩志;宋毕春;雷和练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1/12 | 分类号: | F02D1/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2162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脉冲 调速器 机电 切换 控制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柴油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功率为5000kW左右的系列柴油机的双脉冲调速器的机电切换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功率柴油机用调速器发展到今天,发生了较大变化。从最早的纯机械式调速器、液压调速器,到今天普遍采用电子调速器、电液调速器。
机械式调速器的转速感应机构、控制机构和执行机构均采用机械方式,其优点是可靠性高,但具有工作能力较小、调速器精度低的缺点,一般只应用于小型高速柴油机。
液压调速器的转速感应机构采用机械方式,而控制机构和执行机构采用液压方式,其优点是工作能力大、可靠性高,但调速精度一般,因此广泛应用于调速精度要求不高的中低速大功率柴油机。
电子调速器的控制机构采用电子方式,执行机构采用机械方式,其特点是调速精度高,但工作能力较小,可靠性差,一般应用于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小型高速柴油机。
电液电速器的控制机构采用电子方式,而执行机构则采用液压方式,因此具有较高的工作能力和调速精度,但其可靠性一般,现已广泛应用于要求较高的中低速大功率柴油机。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双脉冲调速器的机电切换控制机构,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电切换控制机构,属于双脉冲调速器执行机构的一部分,所述切换机构包括电磁线圈、环状永久磁铁、先导控制滑阀和伺服活塞、切换杠杆、反馈杠杆、复位活塞等零件。
所述环状永久磁铁是安装在所述磁铁线圈内,所述环状永久磁铁的内环面固定在先导控制滑阀的芯杆上,芯杆的上端安装有偏置弹簧。
所述复位活塞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反馈杠杆的一端,所述反馈杠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切换杠杆。
所述切换杠杆的一端通过切换连接叉和执行机构的主控制滑阀弹性浮动连接,另一端与动力活塞杆连接,反馈杠杆连接在切换杠杆中部偏切换连接叉一侧。
当执行机构中的高响应伺服机构接收到电子控制器所产生的电流控制信号,将会在电磁线圈和所述环状永久磁铁之间产生一个向上的电磁力,带动先导控制滑阀上下移动,从而控制复位活塞上下移动,当伺服活塞上下移动时通过所述切换杠杆和切换连接叉对执行机构的主控制滑阀产生作用,使得执行机构的主控制滑阀的滑阀位置同步移动,控制压力油流入或流出动力活塞的油,从而实现对柴油机转速的调节控制功能,此过程为电子控制方式。
如果转速传感器失灵或电子控制信号受到干扰或失效时,电磁力为零,偏置弹簧力产生一个向下的力,带动先导控制滑阀向下移动,通过切换杠杆带动复位活塞向下移动、伺服活塞向上移动,通过所述切换杠杆和切换连接叉对执行机构的主控制滑阀产生作用,使得执行机构的主控制滑阀向下移动,控制压力油流入动力活塞,动力活塞向下移动,当柴油机转速增加到设定的转速时,先导控制滑阀7和主控制滑阀也回复到遮盖控制口的平衡位置,柴油机在设定切换转速下正常运转,此过程为机械控制方式。至此,切换过程结束。
所述机电切换控制机构的切换转速可以进行预先设定和调整,从而满足不同柴油机的特定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一旦电子控制元件突然出现故障时,可实现机电控制的快速自动切换。
(2)显著提高了船用柴油机使用电子调速器的可靠性。
(3)便于实现船舶机舱的全自动化。
采用了该控制机构的双脉冲复合调速器同时具备了液压调速器和电液调速器的优点,并克服了两者的缺点,因此具有工作能力大、调速精高和可靠性高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具有特殊要求的柴油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机电切换控制机构工作原理图;
图2为机电切换控制机构基本结构图。
其中:1、复位活塞,2、切换杠杆,3 反馈杠杆,4、电磁线圈,5、环状永久磁铁,6、伺服活塞,7、先导控制滑阀,8、切换连接叉,9、偏置弹簧,10、动力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131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组件和工业过程变送器组件
- 下一篇:配电盘主控设备温度自动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