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特高压直流单回路干字形耐张塔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11916.8 | 申请日: | 2011-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6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 发明(设计)人: | 冯德奎;冯衡;包永忠;杨景胜;黄欲成;李喜来;段松涛;王勇;韩大刚;刘翔云;蒋锐;李晓光;高培国;李元生;薛春林;何江;肖立群;张芳杰;殷锴;杨林;刘玮;杜国良;王启明;任德顺;廖永昌;于学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H12/10 | 分类号: | E04H12/10;E04H12/24;H02G7/22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直流 回路 字形 耐张塔 | ||
1.特高压直流单回路干字形耐张塔,它为水平排列的干字型铁塔,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塔身(11),导线横担(13),地线支架(14),塔腿(15),跳线架(16);所述导线横担(13)上的跳线导线挂点(23)为水平排列,所述耐张塔(1)所呈现的干字型为水平方向的两个地线支架(14)、两个导线横担(13)和垂直方向的塔身(11)、塔腿(15)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压直流单回路干字形耐张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腿(15)的高度为根据所述耐张塔(1)安装地的地形使所述耐张塔(1)竖直安装的塔腿高度,塔腿(15)的高度可以全部或部分相同,或各不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压直流单回路干字形耐张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身(11)延伸于所述塔腿(15)的上方,所述塔身(11)的中轴线(110)与水平面垂直;所述导线横担(13)架设在塔身(11)的两侧,导线横担(13)的下平面与中轴线(110)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特高压直流单回路干字形耐张塔,其特征在于导线横担(13)采用桁架结构,每侧的导线横担(13)及导线横担(13)下方的塔身(11)围成的空间满足特高压输电的边相导线电气间隙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压直流单回路干字形耐张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线支架(14)架设在塔身(11)的顶部,地线支架(14)的上平面与中轴线(110)垂直;地线支架(14)采用桁架结构,内侧的地线支架(14)和外侧地线支架(14)不是左右对称的,内侧的地线支架(14)与塔身(11)、内侧的导线横担(13)围成的空间满足特高压输电的电气间隙要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特高压直流单回路干字形耐张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线支架(14)上设置有稳固结构的支撑隔面(130),支撑隔面(130)与地线支架(14)的上平面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压直流单回路干字形耐张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张塔(1)的保护角为负保护角,即内侧的地线支架(14)上的地线挂点(24)与中轴线(110)的距离(W1)大于内侧的导线横担(13)上的导线挂点(22)与中轴线(110)的距离(L1),并且外侧的地线支架(14)上的地线挂点(24)与中轴线(110)的距离(W2)大于外侧的导线横担(13)上的导线挂点(22)与中轴线(110)的距离(L2)。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特高压直流单回路干字形耐张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身(11)在其瓶口(111)上方的坡度小于塔身在其瓶口(111)下方的坡度,所述坡度为塔身(11)的外侧面与垂直方向所成的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特高压直流单回路干字形耐张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张塔(1)的呼高(H)为30-51m,地线支架(14)的上平面和导线横担(13)的下平面距离(K)为15m,内侧横担(13)上的边导线挂点(22)与中轴线(110)的距离(L1)为11.2m,外侧横担(13)上的边导线挂点(22)与中轴线(110)的距离(L2)为12.2m,内侧地线支架(14)上的地线挂点(24)与中轴线(110)的距离(W1)为12.95m,外侧地线支架(14)上的地线挂点(24与中轴线(110)的距离(W2)为13.95m,耐张塔(1)的瓶口宽度(P)为4.8m,塔身(11)的顶部开口宽度(E)为2.568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1191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