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抽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10771.X | 申请日: | 201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62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徐士国;徐士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金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9/04 | 分类号: | F04D9/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 代理人: | 孙艳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抽水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水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离心泵抽水系统。
背景技术
离心泵是根据离心力原理设计的,高速旋转的叶轮叶片带动水转动,将水甩出,从而达到输送的目的。
离心泵之所以能把水送出去是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水泵在工作前,泵体和进水管必须灌满水形成真空状态,当叶轮快速转动时,叶片促使水很快旋转,旋转着的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叶轮中飞去,泵内的水被抛出后,叶轮的中心部分形成真空区域。水源的水在大气压力(或水压)的作用下通过管道压到了进水管内。这样循环不已,就可以实现连续抽水。离心泵启动须要向泵壳内充满水排空以后,方可启动,否则泵体将不能完成吸液,造成泵体发热,震动,不出水,产生“空转”,对水泵造成损坏,最终造成设备事故。
如业界所知之理,离心式抽水机在启用之前通常需要由人工向水泵的泵腔内灌水,以便将泵腔内的空气驱出,然而,如此作业方式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一是操作者作业强度大;二是抽水机的工作效率低下,因为在出水之前存在人为灌水的过程;三是使用不便,因为一旦疏于推带盛水的容器,则难以向水泵的引水管内灌水。
迄今为止,之所以无人提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因为大致基于以下因素:其一,离心式抽水机属于成熟技术,并且公知公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如果冒然改动,恐影响其正常功能的发挥;其二,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受传统设计思维的影响根深蒂固,唯恐更改有违传统;其三,在启用前即在出水之前,人为灌水排气属举手之劳,不足以将其视为离心式抽水机的技术缺陷;其四,排气装置的自身结构和具体的设置位置以及与离心式抽水机之间友好连接未见有先驱之例。
本申请人进行了文献检索,印证了在已公开的中外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得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启示,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探索,找到了合理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并且经保密措施下的实验证明是切实可行的,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离心泵在运转前进行排空时,需人工运水将泵体内部的空气排出,劳动强度较大,人力资源浪费严重,排空成本较高,且危险系数较大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抽水系统,以达到快速对离心泵进行排空,降低劳动强度,减少操作人员数量,降低排空成本,且保证工作安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抽水系统,包括离心泵与抽气泵,所述离心泵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抽气泵并将所述抽气泵与所述离心泵相互固定的支架,所述离心泵包括泵体与叶轮,所述抽气泵下方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泵体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抽气泵包括泵壳、位于所述泵壳内部的活塞、以及带动所述活塞移动的传动机构;所述活塞将所述泵壳内侧分为上、下两个腔室,分别为进气腔与出气腔,所述泵壳下方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处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口处还设置有进气阀。
优选的,所述泵壳由上盖与底座相互固定组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活塞为弹性件,所述活塞的边沿固定设置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间。
优选的,所述活塞上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处设置有出气阀。
优选的,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上均开设有沉孔,所述沉孔上端面处设置有限制进气阀与出气阀移动的限位装置。
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为均匀设置于所述沉孔上端面上的至少一个挡销。
优选的,所述活塞边沿处设置有至少一圈的凸沿,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相对应的一侧上均设置与所述凸沿相匹配的沟槽。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活塞连接的连杆、与所述连杆铰接固定的手柄,以及支撑于所述手柄前端的并与手柄铰接固定的支撑杆。
优选的,所述手柄前端为弧形结构;所述底座的下方还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排水阀。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抽水系统包括通过进气管连接的离心泵与抽气泵,通过抽气泵将离心泵内的气体进行排空,并使得离心泵内侧与外部存在压差将水自动的抽至离心泵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操作人员数量,降低了排空成本,且保证工作安全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金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金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107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