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倒置式双曲柄摇杆机构的破碎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10296.6 | 申请日: | 2011-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8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朱兴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义乌市黑白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02 | 分类号: | B02C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00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倒置 曲柄 摇杆 机构 破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颚式破碎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倒置式双曲柄摇杆机构的破碎机。
背景技术
颚式破碎机,俗称颚破,由动颚和静颚两块颚板组成破碎副,模拟动物的两颚运动来完成物料破碎作业的破碎机。因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和维护方便,是起源较早、应用较广泛的破碎设备之一。
现有技术颚破有一个先天缺陷,就是由于采用单曲柄摇杆机构,使动颚下部的水平方向作破碎作功的力是“减力”的,因此使颚破动颚下部的功能只能是以排放物料为主(破碎作用极小),缺少破碎功能。本实用新型人对此作了创新,专利号为201110092031.0,专利名称为“双轴双曲柄摇杆机构的颚式破碎机”,其创新点是用“双曲柄摇杆机构”设计代替“单曲柄摇杆机构”,达到的效果是让现有技术颚破动颚下部改“减力效应”为“增力效应”,使动颚下部以排放物料功能为主改变为以破碎功能为主(排放物料顺承完成)。
但是,双曲柄摇杆机构有其独特的性能,这些特性利用好了就是优点,利用反了就是缺点。比如:双曲柄摇杆机构的增力效应,使其颚破动颚下部具有比动颚上部更大的破碎力。这一特性符合颚破作为二段式破碎机时其下部细碎作力作功比上部更大的现实要求,这是一种优越性。但从另一方面看,其下部振幅比上部大,这一特性对形成层压式破碎不利,应该是振幅上大下小。
对上述矛盾,本发明人认为,解决的办法是:让双曲柄摇杆机构有正置式和倒置式两种形式的选择;当要求其破碎力为“上小、下大”、破碎冲程“上小、下大”时,选用正置式,反之,当要求其破碎力为“上大、下小”、破碎冲程“上大、下小”时,选用倒置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当要求破碎机破碎力为“上大、下小”、破碎冲程“上大、下小”时,提供了符合这一特点的一种倒置式双曲柄摇杆机构的破碎机。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倒置式双曲柄摇杆机构的破碎机,包括机架、传动装置、双曲柄摇杆机构和破碎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曲柄摇杆机构包括前曲柄摇杆机构和后曲柄摇杆机构;前曲柄摇杆机构包括前动颚、前肘板和驱动轴装置;后曲柄摇杆机构包括后动颚、后肘板和驱动轴装置;
驱动轴装置设置在机架下部的传动装置上;前、后动颚的下部分别枢接在驱动轴装置上。
前肘板一端枢接在前动颚后侧上方,另一端枢接在后动颚前侧上方,后肘板一端枢接在后动颚后侧上方,另一端枢接在机架上;
破碎副由设置在机架上的固定颚板和设置在前动颚上的活动颚板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特征是:一个倒置的双曲柄摇杆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创新是:充分利用“双曲柄摇杆机构”的特性,当需要破碎腔行程为上大、下小性能时,就选用倒置式双曲柄摇杆机构。
倒置式双曲柄摇杆机构的有益效果是:
<1>、破碎副的水平行程(即破碎冲程)呈上大下小,这一特性与破碎过程中原料进入破碎腔后颗粒尺寸从上大到下小而需要的破碎冲程也上大下小的需求相一致,有利于合理的破碎机制;
<2>、破碎副在“V”型破碎腔状况下,其破碎过程都使物料往下推进,有利于破碎;
<3>、将前、后两个驱动装置均设置在机架中心线以下,重心降低,有利于设备运行的平稳性。
倒置式双曲柄摇杆结构相对正置式来说有以下优点:①颚式破碎机进料从上而下物料由大到小,对它的水平冲程(破碎冲程)要求上大、下小一致。但正置式的不足是水平冲程上小、下大,正好相反,倒置式才满足了这一点。②倒置式的前、后曲柄轴都在机架下部,即重心低,有利于设备运行的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轴装置设置为前偏心驱动轴和后偏心驱动轴的双轴结构,前动颚枢接在前偏心驱动轴的轴套上,后动颚枢接在后偏心驱动轴的轴套上;
传动装置包括前传动齿轮、后传动齿轮和传动轮,前传动齿轮和后传动齿轮相啮合并连接到传动轮上,前偏心驱动轴与前传动齿轮相连接,后偏心驱动轴与后传动齿轮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义乌市黑白矿山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义乌市黑白矿山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102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