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钢筋连接的套筒压力式注浆施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07401.0 | 申请日: | 2011-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6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强;叶可炯;张立;陈介华;李天亮;蔡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 |
地址: | 2002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钢筋 连接 套筒 压力 式注浆 施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钢筋连接的套筒压力式注浆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现有技术中,将两根钢筋连接一体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钢筋互相焊接法、套管压紧连接法、弯曲捆绑法。上述几种连接方式的施工较为复杂,而且必须在浇筑混凝土前完成钢筋连接,不适用于预制混凝土结构的装配施工。而在预制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通常采用一种钢筋连接套筒进行连接。该连接方式原理大致如下:透过铸造的中空型钢筋连接套筒,钢筋从两端开口穿入套筒内部,不需要搭接或融接,在钢筋与套筒间填充高强度微膨胀结构性砂浆,即完成钢筋续接动作。其连接的机理主要藉助砂浆受到套筒的围束作用,加上本身具有微膨胀特性,藉此增强与钢筋、套筒内侧间的正向作用力,钢筋即藉由该正向力与粗糙表面产生之摩擦力,来传递钢筋应力。灌浆套筒连接结构连接强度好,而且操作方便,在预制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上述套筒连接方式中,通常采用灌浆孔中位于溢出孔的上方的方式,灌浆是从其侧壁的灌浆孔中灌入高强度微膨胀结构性砂浆,砂浆填充管壁和钢筋形成的缝隙,并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溢出孔流出。故此套筒腔体中位于灌浆孔上方空间一般不会被灌入浆液,降低了连接强度。而且在灌浆过程中,管壁和钢筋所形成的缝隙间,尤其是两根钢筋端头的间隙内会有一定比例出现孔洞,致使钢筋的连接强度降低。而在预制建筑构件安装时,灌浆完成后的钢筋套筒没有仪器设备可以无损检验是否合格,而且也没有将其拆卸的方法。一旦注浆中驻留空气进而出现孔洞,就会导致建筑物出现安全隐患。目前尚无一种能保证连接套筒灌浆完全合格的施工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用于钢筋连接的套筒压力式注浆施工装置,通过弹性垫片以及密封模板将预制构件和下部构件构成一个封闭的整体,并在连接套筒上密封连接注浆管、压力表及单向阀,之后通过压力式注浆的方式,提高了灌浆的合格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用于钢筋连接的套筒压力式注浆施工装置,包括具有装配钢筋的下部构件及预埋有若干连接套筒的预制构件,所述装配钢筋插装于所述连接套筒内,所述连接套筒侧壁上开设有溢出孔及位于溢出孔下方的灌浆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装置还包括一压力表、一注浆管、若干安全阀、密封模板及至少一个弹性垫片;所述压力表密封安装于所述若干连接套筒中任意一个的溢出孔处,所述注浆管密封安装于该连接套筒的灌浆孔处,所述若干安全阀一一对应的密封安装于剩余连接套筒的溢出孔及灌浆孔处;所述弹性垫片包覆于所述下部构件近预制构件处表面、及包覆于所述预制构件近下部构件处表面;所述密封模板套装于所述弹性垫片外,并通过所述连接件将所述密封模板、弹性垫片压紧固定于所述预制构件和下部构件上。
所述预制构件侧壁与所述下部构件上表面相接并构成L形结构,所述若干弹性垫片中的一些包覆于所述预制构件侧壁并首尾相接呈封闭环状,剩余弹性垫片覆盖于所述下部构件上表面并环绕所述预制构件呈封闭环状,所述密封模板形状与所述预制构件形状配合并套装有所述弹性垫片及预制构件,所述密封模板下端设置有凸缘,所述下部构件上表面、所述弹性垫片中及凸缘由下至上依次叠放。
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栓,所述螺栓穿越所述密封模板、弹性垫片与所述预制构件和/或下部构件栓接。
所述连接件包括紧箍装置,所述紧箍装置套装于密封模板外侧。
所述灌浆孔及溢出孔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并均螺纹连接有二通连接管,所述二通连接管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连接过渡螺母,所述连接过渡螺母螺纹密封连接所述单向阀、压力表及注浆管。
所述灌浆孔位于所述连接套筒侧壁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极大的提高了连接套筒灌浆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模板密封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模板密封结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074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玄武岩纤维增强塑料电动汽车
- 下一篇:安装于婴儿车的挂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