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电脑控制式封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05825.3 | 申请日: | 201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8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王百;黄伟;吕亿明;甘庆明;牛彩云;赵春;李大建;韩二涛;赵晓伟;朱洪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22 | 分类号: | E21B33/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李玉明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电脑 控制 式封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田作业过程中用于封隔油层的井下工具,特别涉及适用于油气井井下多级分层作业的封隔器,是一种微电脑控制式封隔器。在油气田作业过程中用于封隔油层的井下工具,适用于油气井井下多级分层作业。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液压式、压缩式、扩张式封隔器结构类似,均由胶筒、胶筒压帽、上下接头及卡瓦组成,坐封时卡瓦先撑开卡在套管内壁上,然后通过油管内打压或管柱下放压缩带动胶筒压帽移动,压缩胶筒扩张,实现封隔器坐封,坐封施工复杂,现场施工风险高,且解封困难,易造成井下事故;特别是在水平井中,封隔器在水平井段,卡瓦卡在套管内壁,解封难更大、风险更高;液压式、压缩式、扩张式不能多级连接使用,无法实现水平井一趟管柱多段作业的要求。自封式封隔器虽能多级使用,但最多级数为三级,且下井过程中封隔器胶筒与套管壁摩擦,造成胶筒磨损,密封性能降低。
随着油气田开发技术的发展,定向井又单层开采转向多层开采,水平井又短水平井段(2~3段)转向长水平井段(8~10、15~20段),需要一种能够多级使用、密封性可靠的封隔器,将各层段密封卡开,进行井下分层、分段卡封作业,减少作业次数,降低作业风险,提高油气井井下作业效率。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113113U,提供了一种“支撑涨封式电动封隔器”,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组成的封隔器筒体,在筒体的外侧设有胶筒;在上筒体的上端接有电机壳,电机固定在电机壳的内侧,电机的输出轴与设在筒体内侧的主轴相接;在上筒体和下筒体之间位于胶筒内侧设有至少两个支撑块,支撑块在圆周上均匀分布,每个支撑块与连动杆的一端转轴连接,连动杆的另一端与丝母转轴连接,丝母套装在所述主轴上并与主轴之间为螺纹连接。具有整体结构简单、容易操作、省时省力、操作成本低等优点。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85319,提供了一种“井下电动压缩式封隔器”,是一种适于油井井下封隔油层的电动封隔装置。结构具有供电部分、控制部分、驱动部分、减速部分、涨封部分,接封部分、解封部分构成,封隔器中部装有内通管,涨封部分具有传动轴、外部装有外套管、外套管与轴之间装有活动销,胶筒装在外套管外部胶筒上部装有上压板、下部装有下座、传动轴与减速部分的减速机构相连;解封部分由弹簧、弹簧座、压紧螺母、功能头构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电脑控制式封隔器,能够多级使用10~15级,且井下定时坐封和解封的微电脑控制式封隔器,以满足目前油气井多层开发,水平井长水平井段、多井段开发的井下作业需求,提高井下作业的效率。既解决了液压式、压缩式、扩张式封隔器不能多级连接使用,且在水平井分段作业中,解封动力大、风险高的问题,又解决了自封式封隔器密封性能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微电脑控制式封隔器,主要由上接头、上压帽、上胶筒、上微电机电池、上微电机、上微电脑控制器、上旋转拉杆、上拉杆支撑套、上胶筒移动环滑动槽、上胶筒移动环、中心管、上胶筒移动环中心连接头、上胶筒移动环肋板、上胶筒移动环密封圈、上下胶筒限位套、下胶筒移动环密封圈、下胶筒移动环、下胶筒移动环滑动槽、下胶筒移动环肋板、下胶筒移动环中心连接头、下胶筒、下拉杆支撑套、下旋转拉杆、下微电脑控制器、下压帽、下微电机、下微电机电池、下接头组成。其特征在于:
上接头下端和下接头上端分别与上下接头连接管两端为螺纹连接,上压帽安装在上接头与上下接头连接管之间,上胶筒安装在上接头上,并卡在上压帽与上胶筒移动环中间,上胶筒移动环安装在上下接头连接管上端,上下胶筒限位套安装在上下接头连接管中间,下胶筒移动环安装在上下接头连接管下端,下胶筒安装在下接头上,并卡在下压帽与下胶筒移动环中间,下压帽安装在下接头上端与上下接头连接管之间。上下微电脑控制器本体与上下接头连接管两端内连接,上胶筒移动环和下胶筒移动环套装在中心管上,上胶筒移动环和上拉杆支撑套与上旋转拉杆相连接,下胶筒移动环和下拉杆支撑套与下旋转拉杆相连接,上旋转拉杆与上微电脑控制器连接,下旋转拉杆与下微电脑控制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058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稠油生产井用的套管刮削装置
- 下一篇:自喷井自动泄压导向油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