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半干法脱硫用流化槽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05643.6 | 申请日: | 2011-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56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方培根;顾亚萍;李卫忠;朱大炯;王少权;柴同春;詹王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菲达脱硫工程有限公司;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3 | 分类号: | B01D53/83;B01D53/5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魏亮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干法 脱硫 流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干法脱硫用流化槽。
背景技术
目前在半干法烟气脱硫处理中用于输送循环灰的流化槽,一般采用本体上下分体夹紧流化布的方式,支撑流化布的支架多采用多孔薄钢板或钢丝网等结构。
流化布采用外部压紧方式,容易使外界潮湿空气通过压紧处进入内部,从而使输送物料(循环灰)受潮。流化布采用多孔薄钢板或钢丝网支撑,堵塞流化风通道面积较大,流化不均匀,输送困难。单层硅胶密封,易出现密封不好,导致漏灰及流化布破损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干法脱硫用流化槽,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流化槽结构易使输送物料(循环灰)受潮、流化不均匀、输送困难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半干法脱硫用流化槽,包括流化槽本体、流化布、固定装置、钢格板、钢格板支架,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流化槽内的流化槽本体上,所述流化布固定在固定装 置上,所述流化布铺设在钢格板上,所述钢格板通过钢格板支架固定在流化槽本体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流化布支架、压架、支承筋板,所述流化布支架一端固定在流化槽本体上,所述流化布支架由筋板支撑,所述流化布设置在流化布支架与压架之间,通过螺栓将压架、流化布、流化布支架固定;保证流化布能较好的进行固定,不会使流化布破损。
优选的,所述流化布与流化布支架之间、流化布与压架之间均设有硅胶密封圈;有效增加结构的密封性,密封效果好,不会导致漏灰。
优选的,所述钢格板内包括若干的横筋和纵筋,所述横筋穿过纵筋组成网格状;这样结构的钢格板使结构坚固耐用。
优选的,所述相邻的横筋之间的间距为25~45mm,所述相邻的纵筋之间的间距为25~45mm;最佳的结构尺寸,太大会使钢格板强度太小,太小流化风道面积过小。
优选的,所述纵筋的顶端为圆弧形;不易划破流化布。
优选的,还包括阔段,所述流化槽本体包括窄段、连接段,所述窄段和阔段之间通过倾斜的连接段相连,所述流化槽本体上开有主循环灰进料口、检修人孔门、观察窗、至少一个流化风入口,所述连接段开有循环灰溢流口,所述阔段开有预除尘进料口、循环灰出料口。
优选的,所述窄段与连接段之间的夹角α大于等于120度,所述连接段与阔段之间的夹角β也大于等于120度;使循环灰更好的流通,不易堵塞。
优选的,所述流化槽本体的宽度大于500mm,所述相邻的流化风入口间距为4~7m,所述检修人孔门中心距流化槽本体底部之间的距离为600~1200mm,所述观察窗中心距流化槽本体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500mm;最佳的设置参数,能较好的进行流化过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内部压紧结构,做到结构紧凑,避免外界潮湿空气通过压紧处进入内部,防潮效果好,通过采用大孔距、高强度的钢格板,做到流化风通道面积大,流化更均匀,输送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半干法脱硫用流化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P-P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半干法脱硫用流化槽中钢格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M-M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N-N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一种半干法脱硫用流化槽,包括流化槽本体5、流化布11、固定装置、钢格板10、钢格板支架9,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流化槽内的流化槽本体5上,所述流化布11固定在固定装置上,所述流化布11铺设在钢格板10 上,所述钢格板10通过钢格板支架9固定在流化槽本体5上,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流化布支架15、压架13、支承筋板16,所述流化布支架15一端固定在流化槽本体5上,所述流化布支架15由筋板16支撑,所述流化布11设置在流化布支架15与压架13之间,通过螺栓14将压架13、流化布11、流化布支架15固定,所述流化布11与流化布支架15之间、流化布11与压架13之间均设有硅胶密封圈12,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钢格板10内包括若干的横筋18和纵筋17,所述横筋18穿过纵筋17组成网格状,所述相邻的横筋18之间的间距为25~45mm,所述相邻的纵筋17之间的间距为25~45mm,所述纵筋17的顶端为圆弧形,所述钢格板10与流化槽本体5之间还设有支承筋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菲达脱硫工程有限公司;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菲达脱硫工程有限公司;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056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轴搅拌混料机
- 下一篇:CO2吸收塔及包括其的低温甲醇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