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收尘电磁振打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05421.4 | 申请日: | 201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7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祁月明;强利平;葛红伟;张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蒙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76 | 分类号: | B03C3/76 |
代理公司: | 乌海市知新专利事务所 15104 | 代理人: | 靳红霞 |
地址: | 016000 内蒙古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尘 电磁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生产中的静电除尘系统,尤其涉及电收尘的电磁振打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近代,电收尘电磁振打技术在静电除尘系统中应用非常广泛。它的主要特点是:电收尘所有的阳极板和阴极线振打的振打工作由电收尘顶部的电磁振打线圈和振打棒来共同完成;振打力度由微机控制系统控制可控硅主电路调压完成,电收尘所有振打棒的力度和间隔控制由一台MCS-98微机来完成。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微机控制电路复杂、维修难度大,控制程序在间隔振打运行中经常会出现死机现象,若发现不及时或维修不良,就会造成电场极板积灰过厚现象,使收尘器的收尘效率大幅降低,大量粉尘排入大气中造成大面积污染;当故障排除后,由于极板积灰过多,重新启动电收尘振打控制程序进行控制系统组检时,极板上大量的积灰在掉落时电场内部的粉尘浓度过大,出现尾部烟窗出口粉尘排放严重超标的现象,锅炉尾部的烟窗会出现浓烈的黑烟,对周围环境造成重大污染。
经过对上述现象的长期观察、分析得出,微机振打控制系统有如下缺点:
(1)微机控制系统或程序设计存在缺陷,当微机间隔振打运行一段时间后就会随机出现死机现象。
(2)硬件电路复杂,维修难度大;故障率高,配件不易采购,采购和维修成本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电路简单,故障少,运行可靠的电收尘电磁振打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电收尘电磁振打控制装置,电收尘所有的阳极板和阴极线振打由电收尘顶部的电磁振打线圈和振打棒共同完成,振打力度的调整由控制系统可控硅主电路调压完成,电收尘所有振打棒的振打力度和振打间隔的控制由PLC可编程控制器实现,其控制电路包括:
交流电压经过变压、整流、调压后,输出直流电压,供给所有的电磁振打主电路工作;
电磁线圈和单相可控硅序列组,构成脉冲振打电路,振打间隔和振打力度由PLC控制器进行调整,控制器的调压信号和线圈间隔脉冲控制信号由PLC进行控制。
其控制电路还包括:专用晶闸管移相模块为主回路可控硅提供直流整流脉冲。
其控制电路还包括:所述PLC连接到上位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程序对振打时间间隔进行设定,通过调整PLC外部的模拟量电位器实现振打力度的调节。
增加或减少PLC扩展模块实现振打点数量的控制。
本发明,采用成熟的PLC可编程控制器和专用晶闸管移相模块取代原来的微机控制器,实现振打系统的所有控制功能,可有效解决电收尘振打控制程序死机、硬件故障多等问题,采用模块化硬件结构大大简化了控制电路,从而彻底解决了由于微机故障造成的粉尘超标排放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为电收尘电磁振打控制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PLC控制型电收尘振打控制方案如下:将原来的电收尘振打微机及控制电路全部拆除,只保留可控硅调压和可控硅开关部分。使用PLC代替微机的部分功能,根据现场要求重新设计控制程序,实现调压信号输出、时间间隔控制、电磁振打力度调节等所有功能;采用专用晶闸管移相模块为主回路可控硅提供直流整流脉冲。
如附图所示,380v交流电压经过变压器降压变为两路120V交流电压,经过可控硅全波整流并通过控制器调压后,输出30-110V的直流电压,供给所有的电磁振打主电路工作。电磁线圈和单相可控硅序列组,构成脉冲振打电路,振打间隔和振打力度由PLC来调整,控制器所有的调压信号和线圈间隔脉冲控制信号由PLC完成。
PLC可通过RS232接口连接到计算机,通过修改内部程序可以对振打时间间隔进行编辑,通过调整PLC外部的模拟量电位器,可对振打的力度进行调节。
根据电收尘本体要求的电磁振打点数的变化,可以通过PLC扩展模块来增减控制点数量,同时通过重新编写PLC程序可灵活实现扩展功能,满足不同的电收尘控制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蒙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蒙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054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