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回收式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05386.6 | 申请日: | 201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8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兴泰国光化学助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D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3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釜,尤其涉及一种回收式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不锈钢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随之反应过程中的压力要求对容器的设计要求也不尽相同。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加工、检测并试运行。不锈钢反应釜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操作条件等不尽相同,反应釜的设计结构及参数不同,即反应釜的结构样式不同,属于非标的容器设备。
但是,现有的反应釜对于一些易挥发物质缺少必要的收集辅助设备,容易造成浪费和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回收式反应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回收式反应釜,包括有反应釜本体,其中:所述的反应釜本体的辅助端口通过衔接管道连接有冷凝器的输入端,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通过衔接管道连接储存罐的输入端,所述储存罐的输出端通过输送管道连入水槽。
进一步地,上述的回收式反应釜,其中:所述的冷凝器为液冷式冷凝器,所述液冷式冷凝器一侧设置有进水口,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回收式反应釜,其中:所述的储存罐底部设置有排水管。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回收式反应釜,其中:所述的排水管上设置有排放控制阀。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回收式反应釜,其中:所述的输送管道上设置有排水阀。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能够有效收集反应釜本体中的易挥发物质,将其冷凝后流入到储存罐中收集储藏,便于后续再次利用。由此,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收集效率,节省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这些附图当中,
图1是回收式反应釜的构造示意图。
1 反应釜本体 2 衔接管道
3 液冷式冷凝器 4 储存罐
5 输送管道 6 水槽
7 进水口 8 出水口
9 排水管 10 排放控制阀
11 排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回收式反应釜,包括有反应釜本体1,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反应釜本体1的辅助端口通过衔接管道2连接有冷凝器的输入端。与之对应的是,冷凝器的输出端通过衔接管道2连接储存罐4的输入端。同时,考虑到易挥发材料冷凝后剩余物质的有效收集,储存罐4的输出端通过输送管道5连入水槽6。
就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为了提高冷凝效率,有利于易挥发物质的冷凝,提高回收的效率,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冷凝器为液冷式冷凝器3。具体来说,在液冷式冷凝器3一侧设置有进水口7,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8。这样,有利于冷媒的循环流动,提高冷凝效率。
进一步来看,考虑到储存罐4出现过多积水时可以有效外排,对水槽6进行分流,本实用新型在储存罐4底部设置有排水管9,为了对排水管9的流量进行控制,在排水管9上设置有排放控制阀10。这样,操作人员只需要控制排放控制阀10的开合角度即可实现外排流量的控制。
再进一步来看,为了配合冷凝器的工作需要,实现水槽6对易挥发材料冷凝后的有序收集,本实用新型在输送管道5上设置有排水阀11。由此,操作人员也只需要控制排水阀11的开合角度,即可满足水槽6的收集需要。
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首先将各种原料按一定的重量比例按先后顺序逐个投入反应釜本体1中,在反应釜本体1内熔融后搅拌均匀。接着,在釜内反应时,一种引发剂在反应进程挥发成气体并少量的被带出,通过冷凝器重新为液态,流入储存罐4,经过处理,下次生产是可重复使用。同时,多余的液体可以流入水槽6,便于收集。
通过上述的文字表述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后,能够有效收集反应釜本体中的易挥发物质,将其冷凝后流入到储存罐中收集储藏,便于后续再次利用。由此,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收集效率,节省了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兴泰国光化学助剂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兴泰国光化学助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053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癸酸钕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异辛酸钠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