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管自动下料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04457.0 | 申请日: | 2011-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4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平;顾苏民;杨伟芳;熊俊波;陈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金洲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B35/36 | 分类号: | B65B35/36 |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赵卫康 |
| 地址: | 31300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自动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能够自动的进行钢管下料的设备。
背景技术
钢管下料成型、打捆是钢管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整个钢管生产过程中消耗人力最大的工位,也是工作效率最低的工位,还是车间噪音污染产生的主要来源。现有的钢管下料采用人工下料的方式,从输送辊道过来的钢管经过人工抬起来,然后搬运下来,再放置在一起,进行打包捆扎,但是,一根钢管长度在6m左右,甚至有更长的,而如此长度的钢管的重量在几十千克,如果钢管的公称直径大一点,壁厚厚一点,重量甚至有上百千克,而如此长度及沉重的钢管,搬动每一个都需要至少两个人才能完成整个搬运过程,而且搬运的过程中钢管与钢管之间不可避免的发生碰撞,碰撞发出的声音也就成了整个车间内最主要的噪音来源,而且如此沉重的钢管搬运过程中消耗工人大量的体力,往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力下降很快,导致越干越慢,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钢管自动下料设备,其能够自动的完成钢管的下料工作,噪音小、效率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钢管自动下料设备,包括大梁,所述的大梁包括一横梁,在所述横梁上固定有左框架、右框架,所述的左框架、右框架上均安装有钢管抓取机构,所述的横梁上安装有与所述钢管抓取机构连接的同步提升机构,所述的左框架、右框架上均安装有行走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的钢管抓取机构包括活动框架,所述的活动框架内安装有多个伸缩机构,每一个伸缩机构上固定有一个顶杆。
作为优选,所述的伸缩机构为液压缸或气缸。
作为优选,所述的伸缩机构为8个,相邻两个伸缩机构之间的距离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框架侧面安装有导向轮,所述的左框架、右框架上有与所述导向轮相配合的左导向槽、右导向槽。
作为优选,所述同步提升机构包括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上连接有滚筒,所述滚筒上缠绕有左钢丝绳、右钢丝绳,所述的大梁上固定有与所述左钢丝绳、右钢丝绳相配合的左导轮、右导轮。
作为优选,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减速电机、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上固定有从动齿轮,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带动所述从动齿轮转动的主动齿轮。
作为优选,所述的左框架、右框架下设有两个导轨,在两个导轨之间设有钢管下料平台。
作为优选,所述的顶杆的端部有一个锥头,所述的活动框架内安装有与所述顶杆配合的轴承。
作为优选,所述的两个导轨之间还设置有放置钢管的成型槽架。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可以自动的完成钢管的下料工作,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工作的时候产生的噪音很小,符合环保标准,有利于工人的身心健康,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伸缩机构安装在活动框架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大梁与钢管抓取机构、同步提升机构及行走机构连接后的示意图。
图中:
1-大梁,101-横梁,102-左框架,102a-左导向槽,103-右框架,103a-右导向槽;
2-钢管抓取机构,201-活动框架,202-伸缩机构,203-顶杆,203a-锥头,204-导向轮,205-轴承,206-导轮;
3-同步提升机构,301-减速电机,302-滚筒,303-左钢丝绳,304-右钢丝绳,305-左导轮,306-右导轮;
4-行走机构,401-减速电机,402-行走轮,403-主动齿轮,404-从动齿轮;
5-导轨;
6-导轨;
7-钢管下料平台;
8-成型槽架;
9-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金洲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金洲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044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美化天线防水结构
- 下一篇:一种蓄电池极板输送打包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