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鼻部检查训练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03722.3 | 申请日: | 201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20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静媛媛;余力生;马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之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37 | 代理人: | 林建军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查 训练 模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学教学模型, 更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光敏检测点的鼻部检查训练模型。
背景技术
前鼻镜检查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基本操作之一。但因固有鼻腔结构复杂,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额镜对光及前鼻镜检查的操作。在传统临床一对一示教教学中,教师不能及时准确观察学生对鼻腔检查手法的掌握情况,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缺少客观评价与反馈造成教与学的分离,从而降低教学质量。为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鼻部结构解剖模型,如中国专利号为200820022431.8号实用新型专利,公告日为2009年4月1日,公开了一种鼻部结构解剖模型,包括一个从人鼻中心线剖开的鼻腔鼻窦及周围部分的模型提,其中中鼻甲部分和下鼻甲部分为两个活动瓣;中鼻甲活动瓣是以中鼻甲为主的活动瓣,上沿是颅底骨,下沿是中鼻甲底侧,后沿是蝶窦前壁;下鼻甲活动瓣是以下鼻甲为主的活动瓣,上沿是中鼻甲底侧,下沿是鼻底,后沿是下鼻甲尾端。上述技术方案虽然能实现学习鼻部构造的目的,但无鼻镜针对性,模拟效果差,可操控性差,反馈信息匮乏,不能达到训练及检验实习者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为学生及其他工作人员练习及使用,培养学生全面进行鼻镜检查的能力,提供一种模拟效果强,可操控性强,光敏检测点特异性强,反馈信息丰富的鼻部检查训练模型。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解决:
一种鼻部检查训练模型,包括置放座、躯干、模拟人体头部的类球体、光敏检测点、光敏反应指示灯及控制电路,所述模拟人体头部的类球体上设置有立体的人体鼻腔结构模型,所述人体鼻腔结构模型内部设置有所述光敏检测点,所述光敏检测点与所述控制电路相电连接,所述光敏反应指示灯与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数据线相连接。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鼻部检查训练模型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
所述光敏检测点设置于下鼻甲下缘、中鼻甲下缘及嗅裂区。
所述数据线长度可调。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鼻部检查训练模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该模型模拟鼻镜检查,具有模拟效果强,可操控性强,光敏检测点特异性强,反馈信息丰富等优点,能够培养学生全面进行鼻镜检查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鼻部检查模型的主视图。
图2是鼻部检查模型的剖视图。
图3是鼻部检查模型的电路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一种鼻部检查训练模型的实施例,包括置放座1、躯干2、模拟人体头部的类球体3、光敏检测点4、光敏反应指示灯5及控制电路,所述模拟人体头部的类球体3上设置有立体的人体鼻腔结构模型6,所述人体鼻腔结构模型内部设置有所述光敏检测点4,所述光敏检测点4与所述控制电路相电连接,所述光敏反应指示灯5与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数据线7相连接。
参见图1至图3,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光敏检测点4设置于下鼻甲下缘61、中鼻甲下缘62及嗅裂区63。在进行鼻镜检查训练时,实习者在准确掌握额镜对光并向前鼻镜检查下鼻甲下缘61。中鼻甲下缘62及嗅裂区63对光准确时才能激活光敏检测点4。光敏检测点4输出一个电信号至控制电路。控制电路通过数据线7点亮光敏反应指示灯5,提示检查准确到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未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037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