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底水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实验物理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03657.4 | 申请日: | 201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30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新;金崯;刘涛;何建华;高江取;汪庆;罗智;赵江艳;刘万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9B25/00 | 分类号: | G09B25/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建平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底水 渗透 油藏 开发 实验 物理 模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田开发领域,为一种用于模拟底水低渗透油藏水平井、直井开发的实验物理模型。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低渗透油藏开发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低渗透储量动用程度低、开发效果差。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存在注水井启动压力高、注入压力上升快、吸水能力大幅下降、采油井产量下降快等问题,采收率普遍不高;而对于底水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不仅存在低渗透问题,还存在底水锥进现象,这严重影响开发效果。在开发底水低渗透油藏中,正确合理选择开发方式(直井或水平井开发)、新井的部署位置等,就可能减缓或避免开发中的突出问题,提高油藏采收率,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在国内外的相关专利中,针对高渗透模型研究制做较多,中国专利文献200520000431.4含油饱和度场的模拟检测装置,这个模型是填砂、高渗透模型,没有考虑低渗透的情况;也没有考虑新井部署位置和不同开发方式对油藏采收率、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模拟底水低渗透油藏的直井、水平井开发的物理模拟模型,用于研究不同开发方式下的水驱采收率、水驱后剩余油分布、底水锥进等规律。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有低渗透胶结模型主体,低渗透胶结模型主体底部与蓄液槽相联,在低渗透胶结模型主体上设置采出系统和电极测试系统,蓄液槽与注入系统相接。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低渗透胶结模型主体呈矩形块状,由混合均匀的石英砂、粘土和磷酸铝经高压压制成型后经高温烧制而成。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低渗透胶结模型主体的长、宽、高尺寸为28-32cm×2-4cm×16-20cm。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蓄液槽为玻璃槽,玻璃槽的长、宽与低渗透胶结模型主体的长、宽相一致。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低渗透胶结模型主体前面沿左右和上下均布有多个电极对,构成电极测试系统。
按上述方案,在蓄液槽的两侧安设有注入口并配置阀门,构成注入系统。
按上述方案,在低渗透胶结模型主体的前面和侧面开设水平孔,插入管子并配置阀门,构成采出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机理是:利用油藏中电参数对含油饱和度变化的明显反映,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测定介质导电性能和含水饱和度的变化情况。通过对电极的标定,确定测量电阻与被测介质之间的定量关系。由阿尔奇公式计算地层模型含水饱和度
;
式中Rt—含油地层电阻率;Rw—地层水电阻率;a、b—系数;m—孔隙度指数;n—饱和度指数;φ—地层孔隙度。这些系数和指数由介质的固有性质决定,可用实验方法确定。在模型中布置一定数量的电极对,就能实时监测在水驱油过程中含油饱和度的变化,制作含油饱和度等值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可用于模拟底水低渗透油藏水平井、直井开发的物理模型,适用于常温常压下实验研究不同开发方式下的水驱采收率、水驱后剩余油分布、底水锥进等规律;2、电极测试系统通过对电极的标定,确定测量电阻与被测介质之间的定量关系,由阿尔奇公式计算出电阻与模型含油饱和度的标准曲线,进而知道水驱油过程中含油饱和度的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包括有低渗透胶结模型主体1,所述的低渗透胶结模型主体呈矩形块状,长、宽、高尺寸30cm×3cm×18cm,由混合均匀的石英砂、粘土和磷酸铝经高压压制成型后经高温烧制而成,石英砂、粘土、磷酸铝的重量比为50~80:10~30:10~30,入模压制,压制压力为1~30MPa,压制成形脱模后放入高温炉内逐渐加温烧制6小时,待炉温下降后取出切割即成。低渗透胶结模型主体底部与蓄液槽3相联,所述的蓄液槽为玻璃槽,由五块透明玻璃粘结而成,玻璃槽上部与低渗透胶结模型主体底部用环氧树酯胶粘结成一体;在低渗透胶结模型主体上设置采出系统和电极测试系统,所述的采出系统包括在低渗透胶结模型主体的前面中部和上部分别开设横向水平孔8、9,构成水平井打孔位,插入管子并配置阀门,模拟直井产出口;同时在一个侧面的1/2和2/3高度处分别开设纵向水平孔6、7,孔深为模型主体长度的3/4,插入管子并配置阀门,模拟水平井产出口。所述的电极测试系统是在低渗透胶结模型主体前面沿左右均布5列每列上下均布5个电极对2,通过岩电测试仪连接电极对,测量电极对的电阻值。所述的注入系统是在玻璃槽的两侧分别安设有注入口4、5并配置阀门,两个注入口分别连接地层水流体罐和原油流体罐,向玻璃槽注入地层水或原油。上述采出系统、电极测试系统及注入系统分别制成后,用环氧树酯胶与低渗透胶结模型主体粘结一块,组成一个整体物理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036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洗标签
- 下一篇:教学芯片蜡块模制备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