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快速排水预应力管桩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02682.0 | 申请日: | 2011-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3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民;李宗海;廖明雄;李洪彬;熊海宁;李辉;张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22 | 分类号: | E02D5/22;E02D5/52;E02D5/58;E02D5/72;E02D3/10 |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 地址: | 350014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排水 预应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应力管桩,具体为一种快速排水预应力管桩。
背景技术
在南方地区修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高层建筑等工程时,往往受到较深软土层的困扰。由于软土层含水量较大,承载力低,当受到竖向荷载作用时水分被排出,导致地面出现明显的下沉,严重影响建筑物(构筑物)的正常使用。特别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车辆高速行驶时,对线路或路面的平顺性要求极高,当出现较大沉降后,在桥梁隧道等与路基结合部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沉降时,严重危胁行车安全。
预应力管桩是近年来发展起来处理软土地基的新型技术。它是由采用离心成型技术工厂化生产的圆柱形中空定型产品。通过捶击或静压方式贯入软土底层,直至承载力较高的持力层,将荷载竖向传递至持力层,同时对桩周软土进行一定的挤密作用,形成复合地基,提高软土的综合承载能力。
在管桩贯入施工过程中,由于软土中的孔隙水无法快速排出,导致贯入阻力较大,在巨大贯入压力的作用下,孔隙水极易沿桩周向地面挤出形成了排水通道,细颗粒被带出,破坏了管桩与桩周土层的挤密关系,影响管桩周围软土对管桩的摩擦作用。对处理后的复合地基产生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预应力管桩贯入时孔隙水沿管桩周围挤出影响软土对管桩的摩擦作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快速排水预应力管桩。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快速排水预应力管桩,包括若干截上下连接的管桩本体,下侧的管桩本体下端密封固定有锥状桩靴,锥状桩靴是由外层靴板、内层靴板和位于两者之间的过滤层组成,外层靴板和内层靴板上均开有若干进水孔;下侧的管桩本体内部下端设有潜水泵,地表上的管桩本体上端盖有传力块,传力块内穿有一端与潜水泵连接、另一端位于预应力管桩外侧的排水管,传力块上方罩有桩帽。预应力管桩贯入时,软土中的孔隙水经锥状桩靴的进水孔排入管桩内,并经过滤层过滤,减小贯入阻力;然后利用潜水泵将大部分孔隙水经管桩体内抽出,降低孔隙水进入桩体内的阻力;减小管桩与管桩周围软土联系被弱化的负面影响,提高复合地基的综合承载力。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不但可降低贯入阻力从而提高施工进度;而且有效防止软土中的粗颗粒进入桩身内或随着孔隙水排出地面而导致管桩与桩周软土的联系减弱;还能利用管桩中空的特点,制造了通畅的快速排水通道,软土排水固结速度加快,使沉降提早完成;进一步提高了底部管桩的刚度和单桩承载力,有利于阻止地基的工后沉降;具有结构合理、操作简单且易于掌握和控制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桩本体,2-锥状桩靴,3-外层靴板,4-内层靴板,5-过滤层, 6-桩帽,7-潜水泵,8-传力块,9-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快速排水预应力管桩,包括若干截上下连接的管桩本体1,下侧的管桩本体1下端密封固定有锥状桩靴2,锥状桩靴2是由外层靴板3、内层靴板4和位于两者之间的过滤层5组成,外层靴板3和内层靴板4上均开有若干进水孔;下侧的管桩本体1内部下端设有潜水泵7,地表上的管桩本体1上端盖有传力块8,传力块8内穿有一端与潜水泵7连接、另一端位于预应力管桩外侧的排水管9,传力块8上方罩有桩帽6。具体实施过程中,传力块8与桩帽6之间设有减震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026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仪表板的部件构造
- 下一篇:在线计费业务处理方法、网关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