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气炬切焊器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98535.0 | 申请日: | 201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2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陈福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福地 |
主分类号: | F23D14/38 | 分类号: | F23D14/38;F23D14/82;F23D14/62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气炬切焊器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炬切焊器,尤其涉及一种可有效防止逆火现象发生,能提高作业效率的改进的气炬切焊器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的金属加工作业常以气炬切焊器来进行金属的切断或熔接作业;而如图1所示,其是现有气炬切焊器的剖视构造图,该气炬切焊器10主要是将氧气及燃气(如:乙炔或氢气)输入混合管11中混合,然后利用喷嘴12将混合后的氧气及燃气排出以供燃烧,以供金属加工作业的切断或熔接。
上述现有气炬切焊器10虽可提供金属加工作业中切断或熔接作业的方便性,然,现有气炬切焊器10是将氧气及燃气于混合管11中混合后利用喷嘴12输出燃烧使用,其很容易造成火焰逆溯回入混合管11而产生逆火,尤其,现有气炬切焊器10并未设有可止挡火焰回逆的元件,因此当作业人员未能实时关闭燃气的供给时,则很容易产生气爆而危害作业人员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进的气炬切焊器构造,其可有效防止逆火现象发生,提高作业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气炬切焊器构造,包含有一座体,该座体设有一腔室,该腔室提供氧气及燃气(如:乙炔或氢气)的输入混合,腔室一侧形成一开口,开口上并设有一锁盖,该腔室并连接一混合管,混合管另一端则衔接有一喷嘴;其中,该腔室内设有一止逆环件,止逆环件两侧并设有止漏垫圈,该止逆环件为粉末合金所制成的中空圆柱体,而该混合管内邻近喷嘴的一端设有一导流件,该导流件为一长金属片经扭转后所形成的螺旋状片体,令混合管中的混合气体可依其螺旋状的路径流动;
借由上述构造,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逆火现象发生,以提高作业效率的气炬切焊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气炬切焊器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导流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及混合气体流动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现有技术>
10 气炬切焊器
11 混合管
12 喷嘴
<本实用新型>
20 座体
21 腔室
22 开口
23 锁盖
24 混合管
25 喷嘴
30 止逆环件
31 止漏垫圈
40 导流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气炬切焊器,包含有一座体20,该座体20设有一腔室21,该腔室21提供氧气及燃气(如:乙炔或氢气)的输入混合,腔室21一侧形成一开口22,开口22上设有一锁盖23,该腔室21并连接一混合管24,混合管24另一端则衔接有一喷嘴25;其中,该腔室21内设有一止逆环件30,该止逆环件30为不锈钢粉末合金所制成的中空圆柱体,止逆环件30两侧并设有止漏垫圈31,而该混合管24内邻近喷嘴25的一端固设有一导流件40(如图3所示),该导流件40为一长金属片经扭转后所形成的螺旋状片体(如图4所示),借以限制混合管24中的混合气体依其螺旋状的路径流动至喷嘴25。
借由上述构造,如图5所示,由于该止逆环件30为粉末合金所制成的中空圆柱体,因此该止逆环件30具有数个孔隙,当将氧气与燃气输入腔室21时,氧气及燃气即可由止逆环件30的孔隙渗入腔室21中混合再输入混合管24中,然后经喷嘴25可将混合后的氧气及燃气排出以点火燃烧;同时,借由混合管24中导流件40的设置,令氧气与燃气可依导流件40的螺旋路径流动而可充分混合,进而可提高其燃烧效率。当燃烧火焰逆溯回入混合管24中而发生逆火时,由于火焰是依导流件40的螺旋路径行走,因此可延长其路径长度,使作业人员可实时关闭燃气的供给,以避免火焰持续回逆窜烧;而若火焰经混合管24逆火窜烧至腔室21时,该火焰可受止逆环件30的阻绝使火焰不致持续回逆,同时火焰可自然熄灭,进而可避免因火焰回逆窜烧而发生气爆的事情。
由是,从以上所述及附图可知,本实用新型借由于腔室中设有止逆环件,及于混合管中设置导流件,其确可避免火焰回逆窜烧而产生气爆;因此,本实用新型确可改善现有气炬切焊器的缺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福地,未经陈福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985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过渡收纸平台
- 下一篇:汽车副车架总成的方向机支架